“正是这样。” 林砚再次点击播放键,视频以 0.5 倍速缓慢推进。画面里,李涛的右腿接触地面时,膝盖明显绷得更紧,身体也随之微微晃动了一下,而左腿落地时,膝关节的弯曲幅度则明显更自然。“股四头肌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肌,当它疲劳到无法支撑正常的缓冲动作时,身体就会不自觉地调整动作模式。这样一来,不仅跑不快,还会加重膝盖的负担 —— 你看他落地时,膝盖承受的冲击力会比平时增加至少 30%,长期下去很容易引发新的损伤。”
小陈的笔在笔记本上不停舞动,将 “股四头肌疲劳→缓冲角度减小→膝盖负担加重” 的逻辑链条清晰地记录下来,还在旁边标注了 “重点关注股四头肌恢复”。“那这和他夜间的代谢异常有没有直接关联呢?” 他抬头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困惑,“如果是夜间肌肉持续紧张导致代谢异常,为什么会首先影响到股四头肌?”
林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切换到另一段视频 —— 这是李涛上周进行腰部稳定性训练时的画面。他指着视频里李涛做平板支撑的动作:“你看他的腰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保持了平直,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腰腹部肌肉其实一直在轻微颤抖,而且每次坚持到 1 分钟左右,就会不自觉地用腿部肌肉发力来维持姿势。” 他又调出李涛的肌肉力量测试数据,“之前的测试显示,他的腰腹部肌肉耐力比受伤前下降了 20%,这就导致他在日常活动,包括睡眠时,都需要依赖下肢肌肉来代偿维持身体稳定,长期下来,股四头肌自然会更早出现疲劳。”
小陈恍然大悟,手里的笔顿了顿,随即在笔记本上补充道:“腰部肌肉耐力不足→下肢肌肉代偿→股四头肌提前疲劳→训练时缓冲异常→膝盖负担加重”。“原来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 他忍不住感叹,“之前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疲劳和代谢异常,没想到背后还藏着腰部肌肉耐力不足的根源问题。”
“康复工作就是这样,往往需要抽丝剥茧才能找到根本原因。” 林砚关掉视频,重新打开李涛的康复计划文档,“接下来,我们需要调整的不只是训练内容,还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首先,增加腰腹部肌肉耐力训练的比重,比如把平板支撑的时间从每次 1 分钟逐步增加到 2 分钟,同时加入侧桥、鸟狗式等训练,强化核心稳定性;其次,针对股四头肌的疲劳问题,除了常规的拉伸放松,还要安排低强度的等长收缩训练,帮助肌肉恢复力量;另外,夜间的放松环节也很重要,除了腰部的拉伸,还要加入股四头肌的静态拉伸,帮助肌肉在睡眠时保持放松状态,避免持续代偿。”
小陈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调整方案,时不时还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林哥,要不要在训练前增加 5 分钟的动态热身,专门针对腰腹部和下肢肌肉进行激活?这样或许能减少训练中的代偿动作。”
林砚赞许地看了小陈一眼,点了点头:“这个建议很好。动态热身能提前激活目标肌肉,让身体更快进入训练状态,减少代偿的可能性。你可以把这个环节加进去,具体的动作可以参考之前我们做过的髋部环绕、高抬腿走等。”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两人身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小陈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示意图,每一个细节都记录得格外认真;林砚则在电脑上修改着康复计划,指尖在键盘上敲击的速度不快,但每一个调整都精准而坚定。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键盘的敲击声,偶尔夹杂着窗外传来的运动员的呼喊声。
“对了,林哥,” 小陈忽然想起什么,抬头说道,“我刚才跟李涛沟通的时候,他还提到最近总感觉膝盖有些发凉,尤其是在天气变凉的时候,这种感觉更明显。这会不会也是肌肉疲劳导致血液循环变差引起的?”
林砚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了下来,思考了片刻:“有这个可能。肌肉疲劳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热量供应不足,进而出现发凉的感觉。我们可以在康复计划里加入热敷环节,每天训练后用 40℃左右的温水热敷膝盖 15 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另外,也可以提醒他注意膝盖的保暖,避免受凉加重不适。”
小陈连忙在笔记本上记下 “热敷膝盖”“注意保暖” 两个要点,然后将笔记本合上,轻轻拍了拍封面:“林哥,现在整个逻辑链条都清晰了,接下来的调整方案也很具体,我这就去把方案整理好,发给康复师和营养师,让他们同步调整相关计划。”
“好。” 林砚点了点头,看着小陈充满干劲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记得跟李涛再好好沟通一次,把调整方案的原因和目的跟他说清楚,让他明白我们做这些调整都是为了他能更安全、更高效地康复,避免他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