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窗户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只有桌上台灯的光芒,在深夜里晕开一片温暖的光晕。林砚坐在电脑前,指尖偶尔在鼠标上轻轻滑动,屏幕上的数据流随之刷新,一条条彩色的曲线在黑色背景上起伏,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运动员们身体的秘密。键盘旁边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咖啡,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在桌面上留下一圈浅浅的水渍,如同他此刻平静却又满含思绪的心情。
他想起昨天下午,刚入职不久的实习生小陈抱着一摞训练报告走进来,看到他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出神,忍不住好奇地问:“林老师,您每天盯着这些数据不累吗?这些数字看着都让人头晕。” 当时他正专注于分析张远的肌肉恢复曲线,只是抬头笑了笑,没有回答。小陈带着疑惑离开后,他也曾短暂地愣神,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些冰冷的数字、复杂的曲线毫无趣味,甚至枯燥乏味,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承载着沉甸甸的重量。
此刻,林砚再次将目光投向屏幕,那条代表张远腿部肌肉张力的蓝色曲线,正逐渐趋于平稳,与上周相比,波动幅度明显减小 —— 这意味着张远的术后恢复正在朝着预期方向推进。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到了张远刚做完手术的时候,那个平日里在赛场上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躺在病床上,眼神里满是焦虑与不安,拉着他的手说:“林老师,我还能回到赛场吗?我还能参加亚运会吗?” 当时他拍了拍张远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放心,只要你配合治疗,按照我们制定的康复计划来,一定可以。”
亚运会的领奖台,是张远从小到大的梦想。林砚记得,张远曾跟他说起过,小时候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亚运会的比赛,看到运动员们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听着国歌奏响,他就立志要成为其中一员。为了这个梦想,张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训练,汗水湿透了一件又一件训练服,身上的伤痕也多了一道又一道。可就在亚运会选拔赛前夕,张远在一次训练中不慎受伤,腿部肌肉撕裂,不得不暂停训练,接受手术。
那段时间,张远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林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仅为张远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还经常找他聊天,鼓励他不要放弃梦想。“你的梦想还在,只要你不放弃,我们就一起努力,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林砚的话,像一束光,照亮了张远灰暗的心情,也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
屏幕上,另一条代表李涛心肺功能的红色曲线,也在稳步提升。李涛是球队的主力前锋,技术精湛,爆发力强,球队能否冲进联赛冠军,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就在上个赛季,李涛因为心肺功能出现问题,多次在比赛中中途退场,不仅影响了球队的成绩,也让他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林砚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李涛时的情景,那个身高一米八五的大男孩,低着头,眼神里满是失落:“林老师,我是不是再也不能好好打球了?我真的很想帮球队拿到冠军,这是我们全队的夙愿,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 林砚为李涛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合他的训练数据,制定了针对性的康复与训练方案,从呼吸调节到体能训练,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
在林砚的帮助下,李涛的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在最近的几场热身赛中,他又重新展现出了往日的风采,多次为球队进球。上次训练结束后,李涛兴奋地跑过来,抱着林砚说:“林老师,谢谢您!我感觉自己又回来了,我们一定能拿到冠军!” 看着李涛脸上灿烂的笑容,林砚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自己的工作看似平凡,却承载着运动员们的梦想与希望。这些冰冷的数据,记录着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也指引着他为运动员们制定最科学、最有效的康复计划。他的职责,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运动员们保驾护航,让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至于因为伤病而停下脚步,不至于让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就在林砚沉浸在思绪中时,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尖锐的铃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也让他瞬间回过神来。他心里 “咯噔” 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 这个时间点,除非有紧急情况,否则不会有人打电话过来。林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伸手拿起电话,目光落在来电显示上,“队里夜班护士” 几个字让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喂,什么情况?” 林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冷静与沉稳。作为队里的医疗负责人,多年的职业经验让他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总能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电话那头传来护士急促而慌乱的声音,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林砚的心上:“林老师,不好了!张远说他腿麻,而且越来越严重,现在已经说不出话了,我们正在康复室,您能马上过来看看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