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清江市,表面上风平浪静,经济数据在林枫的主导下稳步提升。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撕开了这座城市光鲜外表下的脓疮。
三月的一个雨夜,林枫在办公室审阅北山片区改造的最终方案,一个紧急电话打了进来。
“林市长,不好了!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站长李爱国,半小时前在回家路上遭遇车祸,当场身亡!” 市政府秘书长王建明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林枫的心猛地一沉:“什么时候的事?在什么地方?”
“就在滨江路拐向北山片区的那段路上,据交警初步勘察,是雨天路滑,车辆失控撞上了桥墩。”
“我马上到现场。” 林枫抓起外套。
“林市长,雨太大了,而且这事…是不是先让分管公安的副市长去处理更合适?” 王秘书长语气有些迟疑。
林枫的手在门把手上停顿了一秒,王建明的迟疑让他心生警觉。一个处级干部因公殉职,作为市长亲临现场慰问家属、指导善后,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秘书长为何要阻拦?
“正因为是雨天出事,我更应该去。” 林枫没有回头,拉开门走了出去。
雨幕中的滨江路被警灯映照得一片诡异的蓝红。林枫的车抵达时,现场已经被封锁。他看到那辆黑色的帕萨特轿车,车头已经完全变形,深深嵌入水泥桥墩中,场面惨烈。
“林市长!” 现场指挥的市公安局副局长赵东来快步迎上来,脸上混杂着雨水和汗水。
“赵局,情况怎么样?” 林枫接过安全帽,走近事故现场。
“初步判断是单方责任事故。车速过快,加上雨天路滑,在弯道处失控。” 赵东来指着地面,“您看,刹车痕迹很长,说明司机采取了紧急制动,但没能挽救回来。”
林枫的目光扫过地面,又看向那辆扭曲的汽车,最后定格在桥墩上。他绕着事故车辆走了一圈,眉头越皱越紧。
“李站长是要去哪里?” 林枫突然问。
“应该是回家。他家就住在北山片区旁边的机关小区。”
“从市政府回机关小区,为什么要绕道滨江路?这比常规路线远了至少三公里。”
赵东来愣了一下,随即解释道:“可能是想顺路办点别的事。”
林枫没有说话,他走到桥墩前,仔细观察着撞击点。水泥桥墩上,除了这次撞击的痕迹外,还有一些陈旧的刮擦痕迹。
“这个弯道,以前出过事故吗?”
“这个…” 赵东来想了想,“据我所知,没有。这段路虽然弯急,但视野还算开阔,警示标志也齐全。”
林枫点点头,不再发问。他走向正在接受民警询问的报案人——一个路过的出租车司机。
“师傅,是你第一个报的警?”
“是我是我。” 司机显然还没从惊吓中恢复,“太吓人了,我就跟在后面不远,眼看着他的车突然加速,然后就像失控一样直接撞上去了。”
“突然加速?” 林枫捕捉到这个细节,“你确定他是突然加速,而不是刹车失灵?”
司机努力回忆着:“对,是加速。那声音我一听就知道,发动机在轰鸣。”
林枫转身对赵东来说:“赵局,我要看行车记录仪。”
赵东来的表情瞬间变得不自然:“林市长,车辆损毁太严重,行车记录仪…已经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 林枫盯着他,“这么巧?”
“确实是在清理现场时没有找到,可能是撞击时飞出去了,我们已经扩大搜索范围。”
林枫不再追问,他走到一旁,拨通了沈清云的电话。这个时间点打电话很不合时宜,但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件事不简单。
“清云,抱歉这么晚打扰你。” 林枫压低声音,“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你有熟悉并且信得过的专家吗?”
电话那头的沈清云立刻听出了异常:“出什么事了?”
“我们市质监站的站长车祸身亡,有些疑点。我需要最专业的交通事故鉴定人员,而且要快。”
“我明白了。给我半小时。”
挂断电话,林枫对赵东来说:“赵局,在事故原因没有彻底查明之前,这辆车和所有现场物证都要封存。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接触。”
赵东来面露难色:“林市长,这符合程序吗?通常这种单方责任事故…”
“就按我说的办。” 林枫的语气不容置疑,“另外,李站长的工作电脑和办公室,也立即封存。”
回到市政府,已是凌晨两点。林枫毫无睡意,他调出了李爱国的档案。李爱国,52岁,在质监系统工作近三十年,三年前从省建设厅调任清江,以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着称。他目前正在负责北山片区改造工程的质量监督,同时,也是即将启动的清江大桥重建项目质量评审组的组长。
太巧了。林枫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一个负责两大重点工程的质量监督负责人,在项目进入关键节点时突然离世,而且死因存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