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鞭炮声仿佛还在耳边,正月初八,青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已经全员到岗,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破格提拔带来的兴奋感早已沉淀,林枫深知,坐在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这个位置上,光是“年轻有为”的夸赞远远不够,他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而成绩的核心,就是招商引资——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临时指挥部里,林枫召集了管委会现有的五名工作人员开会。屋里还带着年节的寒气,但气氛却有些火热。
“林主任,这是初步整理的潜在招商对象名单。”工作人员小陈递过来一份手写的名单,上面列出了青泉县及周边地区一些规模稍大的农机配件企业。
林枫扫了一眼,摇了摇头,语气平和但坚定:“思路要打开。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着本地这些‘小鱼小虾’。要敢于去钓‘大鱼’,吸引县外、甚至省外的优质企业。”
他走到墙上挂着的手绘园区规划图前,用手指点着核心区:“这里,我们要引进的是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大企业,他们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本地企业更多是作为配套,填充产业链的上下游。”
“可是,林主任,”老李面露难色,“我们青泉县位置偏,交通也不算便利,那些大企业凭什么愿意来我们这投资?”
“问得好。”林枫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第一,土地成本低;第二,劳动力充裕且成本较低;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提供了完整的产业配套和集中的政策服务。企业来了,不用自己修路、拉电、处理复杂的审批,可以‘拎包入住’,专心搞生产。”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重磅想法:“我准备向县里申请,出台一份《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入驻企业最大限度的优惠。”
在场的人都吸了一口气。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前沿的想法,意味着县里要让出大量眼前利益。
“这…县里能同意吗?”小陈迟疑地问。
“事在人为。只要我们能把道理讲透,把长远账算明白,我相信王县长和县委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林枫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心,“老李,你负责牵头,参照南方先进地区的政策,结合我们县的实际情况,尽快起草一份初稿。”
“是,林主任!”老李感受到林枫的决心,立刻应承下来。
散会后,林枫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出信纸,开始给沈清云写信。他将自己关于招商引资和制定优惠政策的想法详细写下,并恳切地询问她是否有相关的研究资料或政策建议可供参考。他相信沈清云的视野和学识,能给他带来启发。
信寄出后,林枫便带着小陈,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主动出击。他们首先拜访了名单上几家本地规模最大的农机配件厂。
结果正如预料,并不顺利。
“林主任,不是我不支持县里的工作,”一位姓王的厂长搓着手,面带难色,“我这厂子在镇上好好的,工人也都住附近,搬去园区,光是搬迁成本就是一笔大数目,工人上下班也不方便啊。”
另一家的负责人则更直接:“优惠政策听着是不错,可谁知道能落实几分?我们小本经营,折腾不起啊。”
连续碰了几个软钉子,小陈有些气馁:“林主任,看来本地企业观望情绪很重。”
林枫却并不沮丧:“很正常。改变总是困难的。本地企业家底都在这里,顾虑自然多。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对外招商上。”
几天后,沈清云的回信到了,速度出乎意料的快。信中不仅附上了几份南方地区招商引资政策的详细摘要和分析,还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软环境同样不可或缺。建议你们着力打造‘服务型管委会’,提升办事效率,以真诚和服务打动投资商,形成口碑效应。”
林枫如获至宝,立刻组织管委会成员学习讨论。结合沈清云的建议,他进一步完善了优惠政策草案,并特别强调了“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的承诺。
他将这份凝聚了众人心血和“外脑”智慧的报告,郑重地递交给了王县长。
等待批复的日子里,林枫并没有闲着。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省内外知名农机生产企业和相关配件厂商的信息,开始尝试性地寄发邀请函和园区介绍资料。
大部分信件都石沉大海,偶尔有几个咨询电话,也多是问问情况,没有实质性进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艰难,远超想象。
这天下午,林枫正在分析一份行业资料,电话铃响了。他随手接起。
“您好,青泉开发区管委会。”
“请问是林枫林主任吗?”一个带着些微南方口音的男声传来。
“我是,您哪位?”
“林主任你好!我姓吴,是浙省温市这边的,做阀门生产的。我收到你们寄来的资料了,对你们的园区很感兴趣!想过去实地看看,不知道方不方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