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城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将城外的喧嚣与窥探隔绝开来。当林御策马踏入红木城内的瞬间,一股截然不同的、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气息如同温暖的潮水般扑面而来,瞬间将他包裹其中。
眼前豁然开朗的景象,让林御这位见惯了牛家村淳朴的村长也不由得微微失神,瞳孔下意识地放大。
繁华!喧嚣!热闹!
这就是红木城给林御的第一印象,也是唯一能概括的词汇。
宽阔的青石板主道笔直延伸向远方,足以容纳数辆马车并行。道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摊位,如同两条五彩斑斓的河流,流淌着市井的烟火气。
店铺的门脸大多挂着木质的招牌,油漆斑驳却透着岁月的沉淀。
布庄门口挂着各色鲜艳的绸缎布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片流动的彩云;铁匠铺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火星偶尔从门帘缝隙溅出,如同黑夜中闪烁的星子;杂货铺的货架上堆满了锅碗瓢盆、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药铺门口飘散着淡淡的草药清香,掌柜的正在慢悠悠地捣药,石臼发出的沉闷声响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
更多的则是沿街叫卖的流动摊贩。卖糖葫芦的小贩扛着插满红艳艳果子的草靶子,吆喝声清脆响亮,“冰糖葫芦嘞!又甜又脆!”;卖蒸糕的妇人守着热气腾腾的木桶,揭开盖子,香甜的白气便氤氲开来,露出里面白白胖胖、点缀着红枣的米糕,“热乎的蒸糕!三文钱一块!”;卖泥人的老汉手指翻飞,一团彩泥在他手中眨眼间变成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小兔子,引得几个孩子围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还有卖针线、卖头花、卖竹编篮子、卖草鞋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乐。
“新到的胭脂水粉!姑娘们快来看看!”
“上好的山货!野蘑菇!木耳!便宜卖喽!”
“磨剪子嘞!戗菜刀!”
行人如织,摩肩接踵。穿着粗布短打、打着绑腿的脚夫扛着沉重的货物,喊着号子“嘿哟嘿哟”地穿行;衣着体面、头戴方巾的商人摇着折扇,在店铺前驻足攀谈,时而捻须微笑,时而摇头叹息;挎着菜篮子的妇人一边熟练地挑拣着蔬菜,一边和相熟的摊主讨价还价,“张婶子,这萝卜蔫了,便宜两文钱吧?”;穿着各色皮甲、背着刀剑的冒险者行色匆匆,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腰间或鼓或瘪的钱袋随着步伐晃动;甚至还能看到几个穿着绫罗绸缎、坐着小轿的富家子弟,在仆人的簇拥下慢悠悠地晃过,引得路人纷纷侧目避让……
道路中央,不时有装饰华丽的马车或驮着货物的牛车缓缓驶过,车夫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速度,口中吆喝着“让一让!让一让嘞!”,避免冲撞行人。
一队队身着统一制式皮甲、手持长枪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街道上巡逻,锐利的目光扫过人群,维持着城内的秩序。他们的存在,让这繁华的市井多了一份安定感。
阳光透过街道两旁高大建筑的缝隙洒落下来,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食物的香气、汗水的味道、牲畜的气息、草药的芬芳、甚至还有淡淡的脂粉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鲜活的城市味道。
林御骑在马上,缓缓前行,目光贪婪地扫视着这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这…就是真正的城市吗?和城外那些在饥饿线上挣扎、破败萧条的村庄相比,这里简直是两个世界!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是人间烟火气的极致体现!
他看到路边一个卖糖人的小摊前,几个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晶莹剔透的糖人,脸上却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他们的父母在旁边看着,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中也带着满足和希望。
他看到茶馆门口,几个穿着长衫的老者,悠闲地品着茶,下着棋,谈笑风生,时而抚掌大笑,时而捻须沉思。他看到酒肆里,粗豪的汉子们举着粗陶碗,大声谈笑,气氛热烈,空气中飘散着劣质米酒的香气。
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林御在城外很少见到的神情——那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感,一种发自内心的、安稳的幸福感。这种氛围,让林御紧绷了许久的神经,也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真是…不可思议…”林御低声感叹,声音淹没在周围的喧嚣中。他身后的张辽,虽然依旧保持着军人的警惕,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可能存在的威胁,但紧绷的嘴角线条也似乎柔和了一些。
那些从小在村子长大的亲兵们更是看得眼花缭乱,眼神里充满了新奇和兴奋,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时低声交头接耳,指着某个新奇的玩意儿发出低低的惊叹。
队伍沿着主道缓缓前行。不多时,前方出现了一处人群聚集的地方。一个巨大的木质告示牌矗立在路边,上面密密麻麻地贴着各种纸张。许多人围在那里,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