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有了,接下来就是组建团队。
禹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拿着尧帝的令箭直接大规模征调民夫。他深知,治水先治人,尤其是这支负责前期勘察的先锋队,贵精不贵多。他需要的是真正相信“疏导”理念、能吃得了苦、并且各有所长的人才。
他首先去找了伯益。伯益是东夷部落的首领之子,年轻有为,极擅长驯养和驱使鸟兽,更重要的是,他精通地理,对东部沿海的地形水系非常熟悉。 “伯益兄,此次治水,非比寻常。我要走遍山川,厘清水道,需一位识途引路之人,更需一位能助我沟通万灵之友。可否助我?”禹开门见山,态度诚恳。 伯益早就对鲧的蛮干方式不满,对禹的新思路很感兴趣,当即爽快答应:“善!此事利在千秋,益愿追随文命(禹的字)兄,纵蹈水火,亦不旋踵!”(注:文命相传是禹的名字之一)。
接着,禹又找到了后稷。后稷是周族的祖先,着名的农业专家,号称“播时百谷”。治水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生产,让百姓有地可种,有粮可吃。后稷的加入,能从农业角度提供重要建议,比如哪些地方疏干后适合耕种,哪些土壤需要改良。 后稷对禹的理念表示支持:“堵水则地淹,导水则地出。唯有如此,方能重获良田。稷愿助文命一臂之力,共拯黎民。”
他还招募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能工巧匠、善于攀爬的猎人、身体强健敢于冒险的年轻人。他甚至没有排斥一些曾在他父亲手下做事、但对此前方案心存疑虑的人。这支几十人的小队,堪称一支多学科、多功能的“特种勘察团”。
出发前,舜特意来为他们送行,并带来了尧帝的勉励和一批宝贵的物资:一些更坚固的铜制工具(相比于石器)、防水性更好的油布、还有为数不多但极其珍贵的盐和药品。
“文命,一切小心。联盟等待你们的好消息。”舜用力拍了拍禹的肩膀,“活着回来。” 禹重重点头:“必不辱命。”
勘察之旅的艰苦,远超想象。他们没有固定的路线,哪里水势复杂,哪里地形不明,就往哪里去。经常需要跋涉在泥泞的沼泽、攀爬陡峭的崖壁、穿越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
最常面临的挑战就是饥饿。携带的干粮很快消耗殆尽,补给极其困难。他们不得不化身“荒野求生团队”,就地觅食。
这时,伯益的能力就凸显出来了。他能通过观察鸟兽的踪迹,找到野果、坚果的聚集地,能辨别哪些植物可以食用,甚至能巧妙地设置陷阱捕捉小动物。后稷则负责将采集到的零星谷物想办法加工,让大家能吃得更舒服一点。
一天,队伍被困在一片被洪水围困的高地上,粮食告罄,大家饿得前胸贴后背。伯益出去转了大半天,回来时手里提着几只肥硕的、长相古怪的大鸟(可能是早期的雁或鸭),还带着一兜子水淋淋的、根部洁白如玉的植物(可能是野茭白或莲藕)。
“有吃的了!”伯兴高采烈地喊道。
众人顿时来了精神。负责伙食的队员立刻行动起来,捡柴生火。没有鼎镬,就用泥巴糊成简易的灶台,架上薄石板。鸟肉被切成块,放在石板上炙烤,滋滋冒油,香气弥漫开来,引得所有人直咽口水。那些洁白的根茎,有的直接生吃,清甜多汁;有的扔进火堆里煨烤,熟透后软糯香甜。
禹和众人围坐在火堆旁,分食着这来之不易的晚餐。烤鸟肉外焦里嫩,虽然缺少调料,只有一点盐末,但对于饥肠辘辘的他们来说,已是无上美味。 “唔,香!伯益,你这手艺,以后不开个烧烤摊可惜了!”一个年轻队员一边烫得嘶嘶哈哈,一边含糊地赞美。 伯益笑道:“是这鸟儿自己长得肥,还有这水蓼根(暂定名),可是好东西,管饱!” 后稷则拿着半截烤熟的根茎,仔细端详:“此物若能人工栽种于水畔,岂非又多一救命粮?”
禹吃着东西,看着眼前这群虽然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的伙伴,听着他们的说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成功,让天下人都能安心地吃上一顿饱饭,而不是像他们这样,风餐露宿,为了一口吃的绞尽脑汁。
【跨时空吐槽互动】
野外生存专家: “贝爷直呼内行!这团队配置绝了:有伯益(食物搜寻专家)、后稷(营养学家兼农学家)、禹(项目经理兼地质学家)。就是缺个医疗兵!”
美食评论家: “上古石板烤禽鸟佐盐焗野根,原始风味,极致体验!评测:肉质因缺乏运动略显松弛,但炭火香充分;野根清甜软糯,满分!就是缺杯奶茶……”
HRBP: “禹团队的组建堪称教科书级别!不限背景(各族群),能力互补(各领域),目标一致(治水),还有情怀驱动(拯救苍生)。团队凝聚力MAX!”
财务审计: “尧帝给的预算肯定超支了!工具损耗、药品消耗、伙食费(虽然大部分靠自己捞)……禹得想办法搞点‘副业’创收啊!”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帝王串串烧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