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正在院中打着家具,忽见三公子有活找他,面上当即就露出了喜色。
然而随着程处弼话音落下,他脸上的喜色顿时就消散无踪。
剩下的只是一抹苦涩。
“公子,小的不会造纸。”
“你不会造纸?你不是木匠吗?你怎么可能不会造纸?”
程处弼狐疑的看着眼前的王二。
在他的印象里,木匠就应该会造纸才对,但现在看王二的反应,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
王二被程处弼的一连三问给问的有些懵比。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眼程处弼,道:
“公子,造纸和木匠虽然都会用到的木材,但其实这是两码事,两者之间并没有共通之处。”
“行吧,看来是我弄混了。”
程处弼意识到是自己误会了。
随即又问道:“那咱们府上有会造纸的吗?”
王二摇了摇头,道:“据小的所知,府上应当是没人会造纸。”
程处弼皱了皱眉,没想到偌大一个卢国公府,上百个工匠,竟然找不出一个会造纸的人。
这着实有点出乎他的预料了。
见他有些失望,王二犹豫了下,忽然道:“公子,小的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程处弼瞥了他一眼,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跟谁学的坏毛病,还当讲不当讲的。”
“是,是。”
王二讪笑一声,道:“公子有所不知,其实造纸是十分繁琐的,成本也非常的高昂,公子若是需要用纸的话,与其自己造,还不如直接去书坊购买来的划算。”
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那时候的纸因为表面粗糙,并没有得到推广。
直到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变得光滑,这才让纸张流传开来。
到了唐代,纸张进一步得到了改进,但是,纸张的成本依旧十分高昂。
所以,在王二看来,程处弼这种行为,完全就是有钱烧的慌。
不过几张纸而已,直接去买现成的不好吗,何必非得自己造呢?
程家又不是那些诗书传家的世家豪门,一年到头才能用几张纸?
听着王二这明显是劝他不要浪费钱的话,程处弼却是脸色一板。
“你在说屁话呢,我是要造纸,不是用纸,这能一样吗?”
王二:“......”
这不一样吗?
看着王二一脸智障的表情,程处弼懒得和他多做解释。
“行了行了,你也别废话了,你给我把院中会干木匠活的都给我召集起来,今天本公子就好好的教教你们怎么造纸。”
既然府中没人会造纸,那就直接从头开始吧。
至于从府外找些会造纸的成熟匠人,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毕竟,府外的匠人没和程府签过卖身契,用起来还得担心泄密的问题。
虽然对程处弼的话持怀疑态度,但王二还是老老实实的点头:“是。”
......
太极宫。
李世民端坐龙椅之上,随着王德一声唱喝,群臣列班而入。
不同于明清两朝,唐朝的朝会,大臣们并不需要行跪拜之礼,而且还有着各自的座位。
等到群臣依次坐好,朝会便开始了。
今日的朝会,并无什么大事。
随着各部汇报完了最近的工作后,李世民便站起了身。
可就在他刚要宣布散朝时,却是看到下方的魏征突然站了起来。
“陛下!臣有事要奏!”
随着魏征那铿锵的声音响起,原本还有些喧闹的太极宫顿时安静了下来。
魏征,贞观一朝有名的大喷子,那是逮谁喷谁,就算是皇帝也照喷不误。
按理说,这种人是活不长久的,但谁让魏征运气好呢,碰上了李世民这种肚子里能撑船的帝王。
非但没有被罢黜官职,反而还一升再升。
甚至还因为李世民的一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得了一个‘人镜’的称呼。
所以,当魏征站起来的一瞬间,李世民和一众大臣都不由面色微变。
一个个都开始在心底反思,最近有没有犯过什么错。
“爱卿请说。”李世民又坐回了龙椅。
“陛下,臣要弹劾一人。”
魏征此话一出,群臣的心立马就提了起来。
生怕下一刻就从魏征的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
李世民毫不意外道:“爱卿要弹劾谁?”
“臣要弹劾蜀王殿下!”魏征道。
呼——
随着魏征的话音落下,太极殿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呼气的声音。
一众大臣提着的心,终于又落了回去。
还好,还好,不是弹劾我们的就好!
而相比于一众表情放松,准备看热闹的大臣,李世民的表情就不那么自然了。
“蜀王......犯了什么事?”
魏征朗声道:“禀陛下,蜀王殿下巡视蜀地,已于今日回到长安,依照礼制,蜀王殿下当入宫请见......”
随着魏征侃侃而谈,遍数李恪犯下的几桩‘大罪’,李世民原本绷着的脸,也跟着松了少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