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无限回廊”内部灯火通明,仿佛一座永不沉睡的科技殿堂。叶云舟坐在“捕蛇者”计划的专用监控室内,已经连续守候了将近二十个小时。他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而布满了血丝,太阳穴隐隐作痛,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那个精心布置的“镜屋”陷阱,如同一个耐心的猎人,静静等待着猎物上钩。
监控室内只有他和两名最核心的团队成员——首席安全工程师李明宇和数据分析师张薇。三人都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深知这个计划的风险与重要性。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紧张混合的特殊气味,只有服务器散热风扇的低沉嗡鸣和键盘偶尔的敲击声打破寂静。
“叶总,您去休息一下吧,这里有我们盯着。”张薇看着叶云舟疲惫的侧脸,忍不住劝道。她是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但对数据的敏感度却远超常人。
叶云舟摇了摇头,目光依旧锁定在主屏幕上那条伪装成系统日志备份通道的数据流。“不行,我必须亲自确认。福斯特那边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
李明宇推了推眼镜,他的黑眼圈比叶云舟还要深重。“‘镜屋’系统的每一个诱饵数据包都经过了三重加密和伪装,理论上不会被识破。但我担心的是对方的反侦察能力,如果他们有顶尖的黑客...”
“所以我们才要更加小心。”叶云舟打断他,声音虽然疲惫却异常坚定,“这不是普通的技术较量,这是一场战争。输了,我们不仅会失去‘混沌内核’,更会让整个‘云图’团队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他想起离开颐园前,父亲叶寒御对他的叮嘱:“云舟,硅谷是科技的巅峰,也是人性的试炼场。记住,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守住本心。”那时的他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现在却已深有体会。
时间在煎熬中缓慢流逝。窗外的天色由深转浅,硅谷的又一个工作日即将开始。就在叶云舟几乎要放弃等待,准备启动备用方案时,监控系统突然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的、只有内部人员才能识别的警报声。
“有动静了!”张薇低呼,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操作,调出详细的分析界面。
叶云舟精神一振,立刻俯身看向屏幕。只见代表那个“可控漏洞”的数据通道,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非正常的访问波动。对方非常谨慎,动作极其隐蔽,试图伪装成常规的系统扫描行为。
“启动一级追踪程序,记录所有访问来源、路径和行为特征!启动‘镜屋’误导信息生成模块,释放一级诱饵数据!”叶云舟冷静地下达指令,疲惫一扫而空,眼神锐利如鹰。
“捕蛇者”系统开始无声地运转。虚拟的“镜屋”墙壁上,开始浮现出看似核心、实则完全虚假的算法逻辑片段和经过篡改的训练数据摘要。这些信息足以让一个急切想要获取机密的技术窃贼心跳加速,却又巧妙地避开了真正的核心。
李明宇紧盯着流量监控界面:“对方在试探,动作很轻,像是用羽毛在触碰蜘蛛网。如果不是我们提前布设了量子级监测点,根本发现不了。”
“保持监控,不要惊动他。记录下他所有的试探手法和试图获取的信息类型。”叶云舟叮嘱道。他要的不仅仅是抓住一次窃密行为,更要摸清对方的技术路线、意图,以及可能的身份线索。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里,对方进行了极其谨慎的试探。先后尝试了七种不同的渗透手法,从简单的SQL注入到复杂的零日漏洞利用,每一次都恰到好处地停留在“镜屋”系统的容忍边界之内。
“这个人绝对是顶尖高手。”李明宇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几乎摸清了我们所有的防御机制,就差最后一步了。”
叶云舟没有说话,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对方的耐心和技术水平都超出了他的预期。这绝不是福斯特手下那些普通商业间谍能做到的,很可能是雇佣了专业的黑客组织。
就在此时,监控界面上的数据流突然发生了变化。对方似乎确认了“安全”,开始沿着叶云舟预设的、看似通往“核心”的路径深入。
“鱼儿上钩了,正在试探性咬饵。”张薇报告,声音带着兴奋,“他下载了第一个诱饵包!”
“启动二级追踪,记录他的数据解析模式。”叶云舟下令,“同时,释放二级诱饵,增加可信度。”
二级诱饵数据包中包含了更多看似核心的技术细节,包括一段经过精心伪造的、关于“混沌内核”动态调整机制的“核心算法”片段。这段代码看起来极其复杂高深,实际上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任何基于此进行的开发都将走向死胡同。
对方在下载数据包后,动作停顿了整整十分钟,显然是在分析和验证这些信息的真伪。
监控室内,三人的呼吸都几乎停滞。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如果对方识破了陷阱,那么所有的准备都将前功尽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