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祈烨对“安保森严”下还能有“偶遇”十分不满,再次强调了外出纪律,但对莫家提供的物流支持未置可否,这涉及商业,并非他的领域。
萧景睿对北欧基金会表现出极大兴趣:“这是个提升估值的好概念!”但听到需要亲自答辩,立刻皱起了眉头,“风险太高,需要详细评估。”
司徒逸从医学角度质疑长途飞行和陌生环境对莫嘉嘉“健康状况”的潜在影响。
沐泽渊则立刻开始研究该基金会的法律结构、申请条款以及北欧相关的法律环境,进行风险评估。
北欧之行的话题,再次引发了五人内部的争论。安全派(宫、司)与价值派(萧、叶)意见相左,沐泽渊则试图寻找一个法律和逻辑上的平衡点。
争论无果,最终决定:申请材料可以准备,但能否成行,视情况发展再议。
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莫嘉嘉近期表现出来的“安分守己”和“事业进展”,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奖励”。
宫祈烨偶尔会在她训练时,亲自指导几个动作,虽然依旧严厉,但少了些最初的冷硬。
叶寒御允许她接触一些更核心的政策分析报告(当然是经过他筛选的),拓宽她的视野。
萧景睿放松了一点财务监管,允许她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决定一些小型采购。
司徒逸根据她的身体状况,微调了养生方案,增加了一些抗疲劳的补充剂。
沐泽渊则“奖励”性地为她分析了几份复杂的国际艺术品交易合同,提升了她的专业能力。
夜晚的亲密,也似乎多了些不同。少了几分确认所有的急切,多了些带着欣赏的探索与纠缠。他们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品尝着这份由他们“允许”和“培养”出的、逐渐绽放的独特风华。
线下活动受限,莫嘉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线上疆域的开拓。
柳小雨的技术支持和冥星宇的人脉引荐下,“嘉韵文化”的线上平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升级。她们打造了一个高度私密、仅限邀请的虚拟艺术社区,定期举办线上专家讲座、虚拟展览和私人洽购。凭借之前积累的口碑和莫嘉嘉越发精准的眼光,这个社区迅速吸引了了一批真正的高净值藏家和行业专家,形成了良好的生态。
一次,莫嘉嘉通过这个平台,敏锐地发现了一位旅居海外的华裔艺术家,其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东西方元素,极具潜力。她通过线上方式与艺术家建立了联系,并利用冥星宇的海外关系,为其策划了一场在纽约的小型个展,大获成功。这笔交易不仅为“嘉韵”带来了可观的佣金,更重要的是,在国际艺术圈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证明了其独到的眼光和运作能力。
这份成绩单,被她适时地、以不惹人反感的方式,展示给了五位男人。
萧景睿最为满意,这证明了他的“投资”眼光。
叶寒御认为这体现了文化输出的软实力,符合他的政治理念。
宫祈烨对一切在可控范围内(线上)的成果持默认态度。
司徒逸注意到莫嘉嘉在取得成功时,生理指标显示出的积极状态。
沐泽渊则从逻辑上肯定了这种低风险、高回报的商业模式。
线上事业的成功,无形中为莫嘉嘉增加了谈判的筹码,也让他们意识到,将她完全禁锢,或许并非最优解。
莫嘉嘉没有忘记五人之间的裂痕。她继续着她那细水长流的分化策略。
她向宫祈烨抱怨线上工作的局限,暗示如果能有一些安全的线下交流,对挖掘艺术家更有帮助。
她向叶寒御展示线上社区带来的国际影响力,委婉表达如果能亲身参与一些国际活动,或许能更好地传播帝国文化。
她向萧景睿描绘将那位华裔艺术家作品引入帝国市场的巨大商机,但叹息于线下展览的审批和安保难度。
她向司徒逸请教如何调节长期线上工作带来的视觉疲劳和社交缺乏感。
她与沐泽渊探讨国际艺术仲裁的案例,顺势提出对亲自考察海外市场的向往。
她的话如同润滑剂,有时也像小小的楔子,嵌入他们的分歧之间,既不激进,也不卑微,只是不断地提醒着他们她的需求与潜力。
就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颐园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沐泽渊的母亲,一位来自欧洲某王族的贵妇,伊莎贝拉夫人。
她的到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颐园固有的节奏。
喜欢不要过来,我有病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不要过来,我有病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