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四面八方身披棉甲,面容肃杀,手持锋利武器的五军营将士。
在场桂林卫将士心中升起不妙的预感。
这哪里是来发放饷银的,分明是弹压叛乱的。
一时间整个桂林卫人心惶惶,尤其是克扣军饷的那些军官,他们此刻心中已有猜测。
不待桂林卫众人行动,一队队面带杀气的凶悍士兵进入桂林卫队列之中,将桂林卫四十七名各级军官全部拿下。
“你们这是干什么?”
“我是桂林卫指挥使,你们没有权利拿我!”
“我是千户长,你们这帮杀才,有甚么资格拿我!”
…
这些军官不断挣扎扭动,但拿人的兵丁没有任何手软,拳脚相加之下,很快老实下来。
“陛下,陛下,臣等对陛下、对大明忠心耿耿,天日可表!不知是哪个小人在陛下面前进谗,离间天家与将士之心!桂林卫上下厉兵秣马,只为早日北伐,光复神京,何罪之有啊陛下!”
桂林卫指挥使不断大叫,不过目光始终落在站在朱由榔身边的瞿式耜身上。
自从瞿式耜接手桂林防务后,便一直盯着他们,期间更是想在他们手中夺权。
好在桂林卫各级军官大部分是自己人,与他们绑在一起。
朱由榔看着一众被五花大绑还不断叫嚣的桂林卫各级军官,眼中冷意更盛。
这群人不仅贪墨克扣军饷更是将“国家精锐”变成“将领家奴”。
明朝之初的卫所制是一种寓兵于农的军事制度。
理想状态是士兵平时屯田自养,战时出征。军户世袭,保证兵源。军官由朝廷任命,兵将分离,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可现实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套制度几乎完全失效。
土地兼并,军官、豪强大量侵占卫所屯田,士兵失去生活来源,大量逃亡。
军户生活困苦、役使繁重,导致军户大量逃亡,卫所兵员严重不足,名册上多是“空饷”。
留下的士兵多为老弱病残,缺乏训练,根本无力作战,被称为“乞丐兵”。
卫所制崩溃后,大明不得不依赖将领自行招募士兵,这就产生了营兵制,如戚家军、俞家军。在这个过程中,“家丁化”现象就愈演愈烈。
官利用职权,吃普通士兵的“空饷”,或者大幅克扣他们的粮饷。
然后将这些节省下来的资源,集中用来供养一小批精心挑选的、骁勇善战的士兵。这批人就是所谓的“家丁”。
这些家丁的粮饷、装备、甚至家眷生活都完全依赖于将领个人。
一旦有战事发生,这些家丁就是部队的骨干和中坚。
普通卫所兵只负责摇旗呐喊,真正的攻坚和恶战都由家丁来完成。
例如,李成梁、祖大寿、吴三桂等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精锐家丁部队。
将领们将这些家丁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和政治筹码。
朝廷因为需要倚仗这些将领打仗,往往对此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
这就形成了将帅视士兵为家丁,士兵视将帅为恩主的局面。
桂林卫目前的这5600人中,绝大部分都是瞿式耜接管桂林防务后,从大量难民和溃卒以及当地百姓之中招募而来。
再加上此前桂林卫之中清理了一大部分老弱病残后,勉强凑了一卫人出来。
而桂林卫真正的精锐目前都在桂林卫这些被拿下的军官庄子内,甚至还有一些在城内官绅富商的庄子内。
尽管这已经是人尽皆知,且墨守成规的事情,但现在朱由榔想抵御建奴,甚至收复河山,这种事情必须从根子上斩断。
朱由榔没有搭理这或是求饶,或是喊冤的军官,示意瞿式耜现在开始。
瞿式耜躬身一礼,随后目光扫过全体桂林卫将士,手捧圣旨,声音洪亮:“肃静!”
原本还在议论纷纷的桂林卫兵丁此刻同时安静下来。
“桂林卫全体将佐兵丁,跪听宣谕!”
下方全体桂林卫将士,条件反射般地齐刷刷跪倒,黑压压一片。
多数人脸上是麻木和茫然,只知道是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
而已经被五花大绑的各级军官此刻冷汗岑岑,今天皇帝明显就是冲着他们来的,想到接下来将要面对的事情,顿时心如死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闻桂林卫乃岭南雄师,国之藩篱,向赖将士效命,共纾国难。然近得劾奏,卫中竟有蠹吏悍将,罔顾社稷危殆,贪墨军实、克扣饷银,以致戍卒饥寒,士气摧折。此等悖逆之行,上干天和,下负将士,实为国法所不容!
查桂林卫上到指挥使,下至百户军官等,侵饷自肥,罪证确凿。着即褫夺官爵,明正典刑,传首各营。其同党附恶者,一律按律严惩,决不姑息!所克扣饷银,朕今日悉数补上,足额发放将士。
尔桂林卫全体官兵,当知朕心之痛、朝廷之威。自今以后,卫所大小将吏,务须涤虑洗心,共励忠忱。凡饷银发放,每月张榜公示,许士卒直禀监军御史。若再有效尤贪渎者,准将士合词纠举,朕必以尚方剑待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