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李若琏,严审晋商,挖出其所有网络。代善秘密关押,严加看管。”朱由检对王承恩吩咐道,随即走到舆图前,目光投向被冰雪覆盖的蒙古草原,“传旨,命熟悉蒙古事务之臣,携带茶叶、布匹、银两及部分标准火器,秘密前往察哈尔部,觐见林丹汗。重申盟好,约定开春共击建奴。告诉他,若能牵制住建奴,大明不吝赏赐。”
尽管林丹汗与后金关系微妙,但在大明展现出的实力和切实的利益面前,朱由检希望能重新点燃这位蒙古大汗对抗后金的野心,至少在北方制造足够的麻烦。
崇祯二年底,朝鲜的战局在寒冬中彻底崩坏。在皇太极不惜代价的猛攻下,朝鲜军队兵败如山倒。十二月中,朝鲜国王李倧被迫率群臣出王京汉城“崇礼门”,白衣素服,向多尔衮投降。
随后,在汉江已然封冻的三田渡,举行了屈辱的受降仪式。李倧跪在冰天雪地之中,向端坐帐前的多尔衮行三跪九叩大礼,正式背明,向金称臣。
《三田渡盟约》的条款苛刻至极:
1. 朝鲜去大明之年号,缴还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金正朔。
2. 朝鲜国王以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沉阳为质。
3. 朝鲜每年需进贡岁币: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白苎布二百匹、各色绸缎五百匹、米万石。
4. 朝鲜有义务派兵助金攻明。
5. 朝鲜需选拔十三至十五岁聪慧少年五千人,送往沉阳,“习艺扈从”,实为质役。
这最后一条,如同冰冷的匕首,刺入每一个朝鲜人的胸膛。五千少年的命运,在风雪中断送,朝鲜的元气由此大伤。李倧在盟约上用印时,老泪纵横,滴落在冰冷的绢帛上,瞬间凝成了冰珠。
消息传回大明,朝野如同被这北方的寒流席卷,一片冰冷彻骨。朝鲜的彻底沦丧,意味着辽东的侧翼门户大开,后金可以更加肆无忌惮。而那五千少年,更是让所有有识之士感到一种文明被野蛮扼杀的窒息感。
朱由检站在乾清宫的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沉默良久。手中的茶早已冰凉。北方的威胁从未如此迫近,而帝国内部的沉疴痼疾,又岂是一场胜仗、一次伏击所能根治?这个冬天,格外漫长而寒冷。棋盘之上,对手已然倾力一击,下一步,又该如何落子?
喜欢撰鼎记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撰鼎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