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阳光透过光阴阁的雕花窗棂,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像无数个被定格的回字榫。林砚站在阁内的时光轴前,指尖抚过轴上最斑驳的一道刻痕——那是三十年前苏爷爷亲手凿下的,记录着守拙园收下第一个留守儿童的日子,如今这道刻痕已被岁月磨得发亮,却依旧能看清旁边的小字:木可雕,人可塑,唯初心不可改。
爸,叙利亚分园的年轮卯做好了!阿明抱着个木盘从楼梯上来,盘里的木环层层相套,最外层刻着2010,最里层标着2023哈桑说这是用他们那棵见证过战争的橄榄树做的,每年的纹路里都嵌着咱们寄去的榫卯图纸碎片。
林砚拿起木环,橄榄木的年轮在阳光下像幅螺旋状的地图。他数着环上的,声音里带着唏嘘:正好十三个,不多不少,够嵌进咱们的时光轴
这根时光轴是用守拙园的老银杏木做的,长三丈三尺,轴身每隔一尺凿一个年份卯,每个卯眼里要嵌进当年最具代表性的物件:2010年是第一把孩子做的木勺,2015年是南非分园寄来的金合欢种子,2020年是疫情期间视频教学的U盘......今年的年份卯,就等这个年轮卯来填。
苏棂溪端着碗刚炖好的姜母鸭走进来,砂锅的热气在微凉的空气里凝成白雾。先暖暖身子,她把碗放在案几上,拿起块鸭肉递到林砚嘴边,莱拉说他们那边的孩子开始学记忆榫了?就是能把故事刻进木头里的那种?
说刚学会单插榫林砚咬着鸭肉,姜的辣混着橄榄木的香在舌尖散开,年轮卯嵌好,就教他们双扣榫,让两个木片能互相记住彼此的纹路。他转身从工具架上取下把刻刀,这橄榄木的年轮太脆,得先用蜂蜡封层,不然刻字会崩茬。
阿明已经熔好了蜂蜡,用棉布蘸着蜡液细细擦拭木环。林砚握着刻刀,对准年轮最密的地方,刀刃轻转,木屑簌簌落下,要在2018年的纹路里刻星夜榫他盯着木环上的暗纹,那年咱们用视频教叙利亚孩子做应急避难所的榫卯架,正好赶上流星雨,他们说每颗流星都像个会飞的榫头。
苏棂溪坐在案几旁,用放大镜看着轴上的老物件。2012年的平安锁是小宇的父亲做的,锁芯的梅花榫至今还能灵活转动;2018年的相思豆来自南非,豆荚的开裂卯里藏着当年卡米拉写的信,字迹已被岁月洇得发蓝。小宇今天又去后山了?她突然抬头,说要给时光轴伴生木,说这样轴子就不会孤单。
林砚刻刀一顿,嘴角泛起笑意:这孩子心思细,随他爷爷。他想起小宇刚来时总抱着块裂成两半的积木哭,说爸爸走时没来得及修,现在却能在木头上做出阴阳榫,上个月他做的祖孙盒,爷爷的半块和孙子的半块扣在一起,会露出二字。
阁外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小宇举着根缠着红绳的树枝冲进来说:林师傅!找到伴生木了!这根银杏枝和时光轴是从同一棵树上砍的,树皮的纹路能对上!树枝的断口处还留着新鲜的凿痕,显然是刚从老银杏树上截下来的。
林砚接过树枝,用卡尺量着直径,眼睛亮了:正好三寸三,够做记忆榫的销子了!他转身从轴底抽出个木盒,里面装着三十七个小布袋,这里面是各国分园今年的故事木屑,叙利亚的混着炮弹壳粉末,南非的裹着金合欢花瓣,你把它们填进年轮卯的缝隙里,再用这根销子锁上,木头就会记住所有事。
小宇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往木环缝隙里填木屑。阿明在一旁打磨时光轴的新卯眼,砂纸摩擦木头的声,混着窗外银杏叶飘落的声,像首温柔的时光歌谣。
傍晚时,哈桑的视频连线打了进来。屏幕里的叙利亚分园正飘着细雨,孩子们围着棵老橄榄树,树干上的记忆榫刻满了歪歪扭扭的字:2018年,中国的叔叔教我们做避难所2021年,收到会唱歌的木鸟2023年,我们的年轮和他们的时光轴连在一起了。
孩子们说要给每个记忆榫系红绳,哈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说这样风一吹,木头就会把故事讲给云听,云再带到守拙园。
屏幕里的阿米娜举着块刻好的木牌对镜头晃,牌上的双鸟图套榫工艺做成,中国的喜鹊翅膀里藏着叙利亚的橄榄枝,不忘榫少女的声音裹着雨丝的清冽,阿明你看,不管转多少圈,两只鸟都不会分开,就像咱们的信总在路上。
阿明的脸地红了,抓起刻刀就在年轮卯的内侧刻起来。他要在橄榄木的纹路里刻只小小的蝉,蝉翼上刻守拙园三个字,这样就算木环被岁月磨旧,这只蝉也会藏在最深处,像个不会褪色的秘密。
林砚看着儿子低头刻木的模样,突然想起苏爷爷临终前的话:做木工要记着——不偷工,不减料,不忘本。阁角的传家宝工具箱里,至今还留着苏爷爷用了五十年的墨斗,线轴上的棉线换过无数次,却始终缠着同一块定心神木——那是守拙园刚建时埋下的奠基石碎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