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经幢去联合国的那天,十里八乡的人都来送行。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榫卯小摆件,老匠人们捧着珍藏的工具,连当初总刁难林砚的苏家二叔苏明成,也送来一把亲手磨的刻刀:这刀...能刻动硬木。林砚接过刻刀,刀身上守正创新四个字刻得深深的,忽然想起刚入苏家时,这个倔强的老人曾把他的榫卯作品扔出门外,说外姓人不懂苏家的魂。
经幢启程时,托马斯抱着安雅做的玫瑰木雕,追着卡车跑了很远。林砚从车窗里探出头,看着这个曾因战乱而沉默的孩子,如今笑得像经幢上的阳光,忽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苏棂溪握住他的手,指尖的薄茧与他的轻轻相触,像两个最契合的榫头。
三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天下同心榫卯经幢举行了揭幕仪式。当各国代表看到三十七个国家的榫卯图案在木头上共生,纷纷赞叹这是最动人的世界语言。林砚在致辞时,没有说太多关于技艺的话,只讲了托马斯的双向榫一个榫头,两个枝杈,才能让两边都不掉落。这或许就是人类该有的相处方式——不苛求相同,只追求相通。
消息传回苏家时,工坊里正在举办第一届全球少年榫卯大赛。来自十二个国家的孩子,用同样的木料制作自己理解的和平榫。托马斯的作品最特别——他把各国的榫卯图案刻在一个木环上,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环环相扣,永无止境。
林砚站在孩子们中间,看着那些稚嫩却真诚的作品,忽然想起苏棂溪常说的一句话:榫卯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木头都忘了自己在支撑别人,只记得自己站得很稳。就像此刻的他们,这个曾经的上门女婿,这个坚守传统的苏家后人,早已忘了谁是,谁是,只知道自己是榫卯的传承人,是文化的摆渡人。
小雪又至时,林砚在工坊的墙上挂了一幅新画——那是张世界地图,每个国家的位置上,都钉着一块当地的木料,用不同的榫卯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地图下方写着一行字:木会腐朽,榫卯的故事不会。
窗外的香樟树落满了雪,八百年的树身依然挺拔。林砚知道,属于榫卯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只要还有人相信木头能说话,人心能相通,那些交错的榫头与榫眼,就会像星星一样,在人类文明的天空里,永远闪耀。而他和苏棂溪,会继续握着刻刀,在时光的木头上,刻下一个又一个关于的传说。
喜欢榫卯赘婿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榫卯赘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