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并没有满足,转而继续命令道“确认情报正确,按照预案,一线人员全员撤退,弹道核导弹十发准备,10分钟后发射。”决然的眼神望向远方。
白银马上执行了命令。
俄亥级核潜艇的发射舱里,水兵琼斯正在擦拭一枚“三叉戟II-D5”导弹的弹头。
镀铬表面映出他苍白的脸,以及背后悬挂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标语——那是上次世界大战留下的涂鸦。
-北美
延山地下指挥中心的液压门缓缓开启,50枚“民兵III”导弹的发射井依次露出金属穹顶。
-东亚
09A型核潜艇“长征10号”在水下300米悬停,12枚“巨浪-3”导弹的发射管已充入海水。
艇长王海涛看着潜望镜里的月光,想起妻子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女儿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我说你在天上放烟花。”
-东欧
沙俄斯“亚尔斯”导弹的发射架垂直升起,穿透冻土层时带出1986年切尔贝利的辐射玻璃。
操作员安德烈划十字的手停在半空,他看见导弹编号与自己的出生日期完全一致——1991.12.25,红苏解体日。
-南亚
印象的一枚“烈火-5”导弹的尾焰照亮孟加拉湾,发射台上的工程师们戴着防辐射面罩。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基金会在印度发射场地到中国台湾都布署了防空系统。
某高原
混凝土深处的发射井里,红色警示灯将金属舱壁染成血色。
三级军士长李明正用扳手加固导弹燃料管线,扳手与钛合金的碰撞声在封闭空间里激起嗡鸣,如同某种巨兽的心跳。
“最后一次压力测试,5、4、3……”
仪表盘上的绿色指针突然跃至红色区域,李明的瞳孔映出数字——燃料泄漏率0.003%。
他扯下防辐射手套,用食指抹掉阀门缝隙的液氢结晶,低温在皮肤上烙出瞬间的白痕。
“舱内辐射值正常,”耳机里传来指挥官的声音“记住,我们只是在给‘东风’做产前检查。”
李明望着直径3米的导弹壳体,这枚编号DF-41的洲际弹道核导弹,此刻装载着10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弹头的当量相当于80枚广岛原子弹。
地下50米的指挥中心里,上校张巍盯着全息地图,高原的地形投影在他眼镜片上跳动。
屏幕右下角的红色倒计时像块烧红的烙铁,每跳动一次,都在灼穿他的视网膜。
“各单位注意,进入一级战备。”
他的声音通过量子加密频道传至全国27个发射基地,数百名操作员同时按下指纹识别器。
张巍的右手悬在红色按钮上方,袖口露出的旧伤疤——那是二十年前核试验基地的辐射灼伤——此刻正微微发痒。
李明趴在发射井观察口,看见顶盖缓缓开启的机械臂,如同巨鲸张开的下颌。
西伯利亚的夜风卷着雪花灌进舱内,液氧燃料管道表面的冰花瞬间汽化,形成白色的雾墙。
“5、4、3……”
倒数声在李明的耳蜗里共振,他数到“2”时,脚底突然传来闷响——那是数千公里外的镜像基地同步启动的震动。
当“1”的尾音消失,导弹底部的火焰瞬间填满观察口,李明被气浪掀翻在地,却死死盯着燃料读数:
推进剂燃烧效率99.7%,热流密度2000kW/m2
导弹拔地而起的瞬间,发射井内的压强骤增至200个大气压,混凝土井壁渗出细密的水珠——那是地下含水层被高温蒸发的征兆。
李明透过热浪,看见导弹尾部的尾焰呈现诡异的青紫色,那是钚元素燃烧的颜色。
DF-41突破平流层时,战斗部与弹体分离。10枚分弹头如蒲公英种子般散开,每枚弹头的雷达反射面积仅有0.001平方米,在预警卫星的屏幕上,它们只是10个快速移动的像素点。
在距离地表120公里的黑暗中,分弹头的姿控发动机启动,喷出蓝色等离子体。
导航系统正在接收来自北斗卫星的实时修正数据,每个弹头的飞行轨迹都经过17次量子计算优化,确保命中精度小于100米。
其中一枚弹头的摄像头自动开启,镜头里的地球呈现出幽蓝的弧线,地面的轮廓清晰可见。
第一枚弹头在目标上空300米处引爆,当量15万吨的热核弹头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强光持续了0.1秒,随后是直径5公里的火球腾空而起。
热辐射以光速扩散,混凝土建筑的表面瞬间汽化,寄生虫集群在高温中蒸发成透明的影子,如同被阳光晒化的蜡像。
冲击波在3秒后抵达地面,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推倒一切建筑物。
随后更多的核武器引爆,最先是天空中出现12颗明亮的“星星”,但“星星”没有划过天际。
它们在平流层突然转向,如倒挂的利剑般刺向地表。
随着数枚核武器的轰炸,寄生虫危机基本宣告结束。
喜欢守护世界之后,只会得到背叛吗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守护世界之后,只会得到背叛吗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