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耳的蜂鸣在走廊里回荡,红色的应急灯骤然亮起,将金属墙壁映照得如同血染。所有人员的个人终端在同一秒闪烁起刺目的红光,全息界面上滚动着冰冷的文字:
【紧急检疫协议启动】
【全员立即配合检查】
医疗部的恒温储存柜在电子锁的轻响中依次展开,防化手套的橡胶气味混着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冷冽气息扑面而来——标号MT-95的重型防护服悬挂在金属架上。
背部的循环滤毒罐闪着哑光银,领口处的生物危害标识用荧光红印着「三级防护标准」。
自动分发系统发出机械运转的嗡鸣,防护装备从天花板上的投放口精准滑落。
每一件都被密封在无菌包装内,由机械臂迅速分发给各部门。
安保部队已经集结完毕,他们沉默地列队,M4A1和P90冲锋枪的战术导轨上闪烁着紫外灭菌模块的蓝光,枪口抑制器在冷光灯下泛着冷硬的哑黑色。
检疫站Alpha
厚重的防爆门缓缓开启,液压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
六名身着全封闭式防护服的医疗人员分立两侧,手持等离子喷雾器,对气闸门进行最后的消杀。
白雾弥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
第一批受检的是安保部队。
他们以检阅队形进入,靴底在地板上敲出整齐的节奏。
头盔的HUD界面与检疫系统直连,视网膜扫描数据实时投射在中央控制台的全息屏上。
解除武装,面罩虹膜双因子认证。
首席检疫官的声音透过防护面罩传出,带着电子变声器特有的金属质感。
安保队长沉默地点头,将枪械放入灭菌柜。
随着一声电磁锁闭合,紫外线与负离子流在柜内交错闪烁,枪械表面泛起一层微弱的蓝光。
医疗人员手持便携式质谱仪贴近他的颈动脉,仪器发出规律的声,显示屏上的数据飞速跳动。
血液含氧量正常,无异常代谢产物。
视网膜扫描完成,无认知干扰迹象。
通过。
安保队长重新武装,枪械从灭菌柜中取出时仍带着一丝余温。
他沉默地走向出口,身后的队员紧随其后,脚步声整齐划一。
安保部队的作战靴踏在防滑合金地面,三十名佩戴黑色贝雷帽的队员已完成战术背心的模块化组装,P90冲锋枪的枪带在肩头勒出整齐的斜线,枪身侧面的基金会盾形徽章被掌心焐得微热。
「检疫通道A-01开放,首批待检人员前往指定区域。」
天花板的扩音器发出电流杂音般的提示音。
身着浅灰色防护服的研究员秦汉生将面罩的密封条按压至下颌,听见身后实习生张恪的呼吸在滤音器里变得急促——那是型号L-7的基础款防护装备,滤芯使用时长超过六小时就会发出蜂鸣警报。
圆形检疫拱门缓缓拉开,三道紫外线消杀光束在头顶交叉扫过,两名穿双层密封防护服的安保队员分立两侧。
战术手电的冷光扫过墙角的黄色警示标识:「进入前请确认生物安全等级」。
「摘下外层手套,单手贴合生物识别面板。」
单向玻璃后的医疗官声音平板,护目镜反射着监测屏上跳动的绿色波形。
秦汉生看着自己的掌纹在虹膜扫描仪下分解成数据流。
金属台面的温度通过指尖传来——这套设备的原型机曾用于1947年新墨西哥州的外星物质接触者筛查,如今的升级版已能同步分析汗液中的微纳米级颗粒。
张恪的靴尖无意识地蹭着地面,发出细碎的摩擦声,老研究员用肘角轻顶他腰间
“站稳,别让生物电干扰传感器。”
当张恪的手臂被负压采血器刺入时,通风系统的涡轮突然加速,管道发出低频震颤。
值勤的安保队长突然按住耳麦,P90的枪口转向西侧走廊——应急灯以每秒三次的频率明灭。
秦汉生的防护服肩灯骤然亮起红光,内置智能系统投出警告:「检测到异常生物电信号,距离117米」
“保持警戒阵型。”
安保队长的战术手势精准有力,食指与中指并拢指向地面,其余三指握拳——这是「低威胁区域戒备」的标准信号。
穿白大褂的研究员在队伍末尾突然踉跄,防护面罩内侧蒙上大片水雾,他扶着墙壁的手掌留下汗渍。
“请下一位进入检测舱。”
医疗官的声音打断了骚动。秦汉生走进直径两米的圆形检测舱,舱壁的红外线扫描仪发出蜂鸣,从头顶到脚底进行三维建模。
他听见张恪在舱外吸了口气,知道那孩子正盯着自己名牌上的「DR-047」编号——那是资深研究员的代表。
“瞳孔反应正常,血液样本Ⅰ级安全。”
检测结果通过骨传导耳机传入耳中。
秦汉生摘下被污染的外层手套,扔进标有「高温焚化」的红色收纳箱。
看见张恪正被医疗官用手电筒照射瞳孔——光束在年轻人虹膜上投出细小的光斑,那是在检查是否有异常生物寄生的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