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种超越了任何螺栓、任何焊接的,最极致的连接!
“天哪……”钱秉义教授看着眼前这神乎其技的一幕,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这……这就是传说中的‘冷缩热套’……我只在五十年前的苏联教科书上,看到过理论……没想到,今天,亲眼见到了……”
接下来,陶瓷轴承的安装,同样采用了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
整整一天一夜。
李晓宇就像一位最精准的魔术师,指挥着冰与火的交响。将一个个独立的,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零件,用一种近乎于艺术的方式,完美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当最后一颗经过特殊处理的锁紧螺母,被他用精密扭力扳手,拧到指定的15.2牛·米力矩时,他直起身,缓缓摘下了口罩,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的微笑。
“同志们,”他环视着周围那些早已被震撼到麻木的脸庞,轻声宣布,“我们……成功了。”
一台,比“红星一号”体积更小,线条更流畅,通体闪烁着钛合金独有的,深邃银灰色光芒的全新电主轴,静静地,躺在了工作台上。
它,就像一件来自未来的艺术品,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它,就是“长缨一号”!
没有时间庆祝。样机被立刻送上了军用级的测试平台,进行最后的性能验证。
当李晓宇亲自按下启动按钮时,整个研发中心,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死死地盯着控制台上的转速显示屏。
指针,开始跳动。
一万转……两万转……三万转!
指针,没有丝毫的停顿,轻松地,突破了那道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关口!
三万五千转!
三万八千转!
最终,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那根红色的指针,稳稳地,指向了那个代表着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刻度——
四万转!
测试台上,“长缨一号”发出了如同战斗机引擎般,高亢而悦耳的啸叫。监控屏幕上,所有的性能数据,完美得无可挑剔!
“成功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嘶吼了出来。
下一秒,压抑了整整一个月的紧张、疲惫、焦虑和期待,在这一刻,如同火山般,彻底爆发!
雷鸣般的欢呼声和掌声,几乎要将研发中心的屋顶,都给掀翻!
钱秉义教授和李建国两位老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老泪纵横。林涛、王浩这些年轻人,更是将他们的总工程师李晓宇,高高地抛向了空中。
李晓宇在空中,看着一张张因为狂喜而扭曲的脸庞,他的心中,同样豪情万丈。
他知道,从今天起,中国工业母机的历史上,将永远刻下“红星”这两个字。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此刻,墙上的日历,清晰地显示着日期。
距离周将军给出的一个月期限,还剩下,最后十二个小时。
喜欢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