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又缓缓褪去。
当测试进行到第三十个小时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熬得双眼通红。
然而,就在此刻,异变陡生!
“滴!滴!滴!”
刺耳的警报声,毫无征兆地,从监控计算机上传来!
所有人的心脏,都猛地一缩!
高工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操作,立刻将报警的参数项,放大到了整个屏幕。
“主轴温升超限!”
屏幕上,那条代表着温度的绿色曲线,在此刻,突然像一条受惊的蛇,猛地向上抬头,突破了预设的40摄氏度的安全阈值,并且,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攀升!
41度……42度……43度!
“怎么回事?”钱秉义教授一个箭步冲了上来,死死地盯着屏幕,额头上青筋暴起,“散热系统出问题了?还是轴承的润滑……”
“都不是!”林涛的脸色,一片煞白,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另一组数据上,“是算法!是算法的累积误差!”
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条辅助曲线,声音都有些颤抖:“你们看,自适应补偿曲线,开始出现高频震荡了!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模型,在长时间不间断的运算后,因为浮点数精度问题,产生了微小的、但正在被不断放大的累积误差!这个误差,导致补偿算法的输出,不再平滑,从而引起了执行器的微小抖动。正是这些抖动,产生了额外的摩擦,导致了温度的异常升高!”
高工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他没想到,问题居然出在了最核心的软件算法上。他更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能在短短十几秒内,就精准地定位到了问题的根源!
“能解决吗?”高工的声音,冷得像冰。
“我……”林涛张了张嘴,额头上瞬间布满了冷汗。解决?当然能!只要给他时间,让他回到实验室,重新优化模型,修改代码,编译,再下载……但这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而现在,测试是不可能中断的!
眼看着温度,已经飙升到了45度,距离60度的极限报警值,已经不远了。一旦触及,测试将立刻失败!
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晓宇的声音,却如同定海神针一般,清晰地在每个人的耳边响起。
“高工,我需要修改一下软件的控制参数,可以吗?”
高工猛地回头,看着李晓宇:“在线修改?你疯了?你知道这有多大风险吗?稍有不慎,整个控制系统都会崩溃,主轴会立刻失控!”
“我没疯。”李晓宇的表情,平静得可怕,“给我一台电脑,再给我五分钟。”
他的目光,直视着高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高工与他对视了整整十秒钟。他从这个年轻人的眼中,看到了一种他只在那些最顶尖的,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总工程师身上,才看到过的东西——绝对的自信,和对技术的绝对掌控力。
“好。”高公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这个字,“我给你五分钟。我倒要看看,你们红星厂,到底有什么样的底气!”
他立刻让人搬来一台备用电脑,接上了测试系统的调试端口。
“林涛,别慌。”李晓宇拍了拍已经有些手足无措的林涛的肩膀,“打开实时调试界面,进入协方差矩阵的参数设定模块。听我的指令,我让你改什么,你就改什么。”
“是!总工!”林涛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手指在键盘上,重新变得稳定。
“第一步,将Q矩阵的对角线第三个元素,数值从0.01,下调到0.005。”
“第二步,将R矩阵的观测噪声参数,增加一个维度,引入角速度作为新的观测变量。”
“第三步,在卡尔曼滤波的增益计算公式里,加入一个衰减因子,初始值设定为0.99……”
李晓宇的语速极快,一条条指令,清晰无比地从他口中发出。他没有去修改核心的算法模型,那需要大量时间。他做的,是在现有的框架内,通过对关键控制参数的“在线微调”,如同一个经验最丰富的老中医,用几位药的剂量调整,来改变整个药方的药性!
林涛的大脑,已经完全放弃了思考,只是本能地,将李晓宇的指令,转化为一行行代码和参数,输入电脑。
高工站在一旁,看着屏幕上那些飞快闪过的数据和参数,他的表情,从最初的审视,慢慢变成了震惊,最后,甚至带上了一丝骇然!
他虽然不是算法专家,但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他看得懂这些参数的意义!对方的每一步操作,都精准地,打在了现有算法模型的“七寸”上!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调试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在悬崖边上,进行的,堪称艺术的,外科手术!
“……最后一步,参数写入,立即生效!”
随着林涛敲下回车键。
奇迹,发生了!
屏幕上,那条疯狂上扬的温度曲线,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摁住了!它在46度的位置,停顿了数秒,然后,开始缓缓地,但却坚定地,向下滑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