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起,陶铃又响了一声。
他回到槐树下,赵晓曼还站着。王二狗拿着手机,翻着留言,手有点抖。
“罗老师,全球三十家博物馆要收藏这个篮子的复制品。”
“开源。”他说,“图纸、工艺、口诀,全放上去。谁想做,就去做。”
“那……钱呢?”
“钱归村集体。小学扩建,修路,养老院,按老规矩分。”
王二狗咧嘴笑了:“我明天就去教人编。”
李国栋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拄着竹拐,站在人群后头。他没说话,只朝罗令点了点头。
罗令走过去,把残玉取下来,放在老人手里。
老人摸了摸玉,又还回去:“你爹走那年,我就知道,这东西得交到你手上。罗家守的不是玉,是路。”
罗令接过玉,贴回胸口。
他和赵晓曼并肩站着,看着竹坊方向。灯还亮着,几个年轻人在试编篮子,动作生涩,但认真。
夜更深了。
风穿过树梢,陶铃轻响。忽然,双玉贴在一起,泛出微光。
光不强,却映出虚影——青山村新貌:校舍书声琅琅,水车悠悠转动,竹坊灯火通明,游客与村民共编竹器,笑语盈盈。一个孩子提着“连心篮”跑过田埂,篮里装着饭盒和书本。
画面渐淡,光收玉静。
罗令握紧赵晓曼的手,望向老槐树。
树影下,新栽的竹苗刚冒头,一节一节,往天上长。
喜欢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