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内外银装素裹,掩盖了旧岁的尘埃,也暂时抚平了新政推行带来的诸多创痕。
紫禁城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严冬的寒意,朱由检端坐于乾清宫西暖阁,
面前堆积着各部院、各督抚呈送来的岁末总结奏章。
户部尚书毕自严手持玉笏,率先出列,声音沉稳地奏报了帝国最重要的命脉——财政状况:
“陛下,去岁至今,清丈田亩虽于江南、湖广等地阻力重重,然北直隶、河南、山东、山西及部分陕地已初步完成,新增税亩入册颇丰。
加之严厉整顿商税、关税,抄没魏阉余党、晋商奸豪及各地不法权贵之家产等项,去岁国库岁入,较之陛下登基之初的天启七年,岁入预估约增三成五!”
他略微停顿,话锋一转:“然,岁出亦巨。新军编练、九边堡寨加固、东番开拓、以工代赈安抚流民、匠作革新及百官俸禄等,所费不赀。
所幸历年积欠略有缓解,国库暂无匮乏之虞。
然,陛下若欲行安南、西域等更大功业,仍需广开财源,并厉行节俭。”
“三成五!”朱由检心中默算,这还只是在触及部分既得利益、尚未全面推开情况下的成果,潜力巨大。
他微微颔首,语气坚定:“开源节流,乃富国强兵之长策。
清丈田亩、整顿税务需持续推进,断不可因稍见成效便生懈怠之心。皇家商行近况如何?”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连忙上前一步,代为禀报:“回皇爷,商行依托皇明科学院所出之肥皂、精糖、晶莹琉璃器等物,行销海内,加之经营部分抄没之酒楼、当铺、货栈,去岁获利极丰,岁入已超过内帑往年岁入之总和!
今春更于苏州、杭州、广州、泉州等通都大邑开设分号,货物往往供不应求。
东番分号亦已着手筹建,专司收购岛上鹿皮、蔗糖、硫磺等特产,前景可观。”
内帑的充盈,意味着朱由检手中掌握了更多不受文官系统掣肘的活钱,可以更灵活地支持他意欲推动的各项改革与新政。
兵部尚书孙传庭的奏报则着重于军事改革与配合新政的成效:“京营经满桂督师大力整顿,汰弱留强,现额定员四万八千,
新式燧发枪及火炮装备率已过三成,去岁不仅拱卫京畿,更协助北直隶、山东等地官府清丈田亩,弹压地方豪强聚众抗法三起,颇见成效。
宣大总督孙承宗麾下新标军及‘归化义从’骑兵,不仅稳固边堡防务,更协助流民安置、军屯垦荒,并适时出塞扫荡,清除不服王化之蒙古部落,漠南渐安。
河南总理卢象升所练新军,已成中原定海神针,保境安民,使各项新政得以强力推行,无人敢阻。
辽东、东江、东番及西南各处军镇,亦按陛下‘军政相济’之旨意,密切配合地方有司,新政遂得顺利推行。”
“将士用命,方有今日局面。赏功罚过,不可怠慢。
着兵部会同五军都督府,尽快议定封赏章程,阵亡者抚恤加倍,有功将士务必重赏!”朱由检吩咐道,随即关切地问,“火器量产,进展如何?”
工部尚书徐光启出列奏道,语气中带着实干家的欣慰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陛下,采用流水线作业以及大量学徒工投入使用后,
西山匠作苑燧发枪月产已稳定在一千三百支左右,新式野战炮月产可达十五门。然……”
他话锋一转,看向朱由检,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臣今日尤有一事,需专程禀报陛下,或可称去岁工政最大之突破!”
“哦?徐爱卿速速道来。”朱由检目光一凝。
“陛下曾屡次提及,欲效古籍所载‘水火相激’之力,以代人力畜力。
臣与宋应星等,率皇明科学院及西山匠作苑之菁英,遍查《永乐大典》及诸般杂学古籍,参以西人所传之气学原理,
历经数百次试制、失败,耗铜铁无数,终在去岁秋末,制出一台……可堪运转之‘火汽机’原型!”徐光启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暖阁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众臣皆露惊奇之色。
朱由检心中更是剧震!蒸汽机?!竟然真的在这个时代被造出来了雏形?
“此机现今何在?功效如何?”朱由检强压激动,沉声问道。
“回陛下,此机体型颇为庞大笨重,高约一丈,重逾万斤,现置于西山脚下特建之工棚内。”
徐光启详细描述,“其原理,乃以石炭燃火,烧沸巨锅之水,所得之炽热蒸汽,冲入一密闭铜缸,推动其中之活塞往复运动,再通过曲轴连杆,将此往复之力转为轮轴之旋转。
目前……目前此机运转尚不稳定,汽泄漏严重,十成热能,恐仅得一成转为机械之力,且需数名壮汉不断添煤、注水、操控气阀,甚是费力。
然……然其确可带动一组石磨,日夜不息研磨谷物,或牵引重锤进行锻打!此乃亘古未有之创举!”
朱由检听罢,心中了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