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的最后几日,京师上空飘洒着细碎的雪花,为这座古老的帝都应景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各衙门口早已封印,街市上却比往日更加热闹几分。
贩夫走卒吆喝着年货,孩童穿着新衣在雪地里追逐嬉戏,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的火药味和家家户户准备年夜饭的香气。
尽管去岁北地大旱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但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总愿意暂时忘却烦恼,期盼着来年能有个好光景。
皇宫大内,也难得地卸下了平日的肃穆。
廊庑下挂起了大红灯笼,宫女太监们脚步轻快,脸上也带了几分节日的喜气。
除夕之夜,朱由检依制在皇极殿设宴,款留在京宗室、勋贵及文武大臣。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声不绝,表面上一派君臣相得、共庆新年的祥和景象。
然而,端坐于御座之上的朱由检,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强颜欢笑的宗亲勋贵和心思各异的臣子,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图谱之上,光点颜色杂陈,忠诚与疏离,支持与抗拒,在这歌舞升平的掩盖下暗流涌动。
正月初一,大朝会。
皇极殿前,百官依品秩肃立,旌旗仪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庄严肃穆的钟鼓声后,朱由检身着衮冕,缓步升座,接受群臣的新年朝拜。
山呼万岁之声,回荡在紫禁城的天空。
繁琐的礼仪过后,朱由检并未像往常那样宣布散朝,而是目光沉静地看向丹陛之下的文武百官。
“今日元正,万象更新。”
皇帝的声音透过冰冷的空气,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朕承祖宗基业,忝居大位,夙夜忧勤,唯恐有负先帝托付,有负天下万民之望。”
“去岁以来,天灾频仍,虏寇窥边,国库拮据,民生多艰。此诚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也!”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起来:“若固守旧章,不思变革,则社稷倾危,恐不远矣!”
“故而,朕深思熟虑,决意在全国推行维新变法,以图强国富民,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所有人都知道,重头戏来了。
“着内阁,宣诏!”
首辅韩爌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展开手中早已备好的明黄诏书,朗声宣读。
诏书以骈散结合的文体,首先再次痛陈时局之危,继而明确宣布,自即日起,正式颁行《大明律(修订)》、《反贪条例》、《商贾通则》、《工坊新例》、《市舶税务新规》等一系列新法律例,并重申“考成法”之严格。
其中,“官绅一体纳粮”等核心条款,被着重强调。
“……凡我臣工,上至宗室勋贵,下至胥吏乡绅,皆需一体遵照,率先垂范。”
“如有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无论官职高低,出身如何,定当依《大明律》及《反贪条例》严惩不贷,追责终身!朕言出法随,绝不姑息!”
韩爌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百官心上。
尽管早有风声,但当这一切以正式诏书的形式在元旦大朝会上公布时,所带来的冲击力依然是巨大的。
许多人脸色发白,尤其是那些利益受损严重的官员和勋贵代表,低着头,掩饰着眼中的不满与恐惧。
诏书宣读完毕,朱由检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新政之利,在于富国、强兵、安民!此乃江山社稷之根本,亦是在场诸公与天下万民长远福祉之所系!”
“望诸卿能体察朕心,摒弃成见,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将我大明,推向中兴!”
他没有留给臣子们当场辩论的机会。
在绝对的皇权武力,与新年朝会的特殊氛围下,他以不容置疑的姿态,为崇祯二年的政治定下了基调。
“退朝——”
随着司礼监太监悠长的唱喏,心神各异的百官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缓缓退出皇极殿。
新年伊始,一场席卷全国的巨大变革,已然拉开了序幕。
大朝会的余波尚未平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宣传风暴,便紧随其后,席卷了整个京城,并开始向四方蔓延。
正月初三,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慵懒与走亲访友的喧嚣中时,
一份格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大明新政公报》(简称《明报》),由礼部会同翰林院正式刊印发行,并通过发达的驿传系统,火速发往全国各府、州、县。
与传统的邸报不同,《明报》采用了更易阅读的版式和清晰的活字印刷。
头版便是以白话口语化风格重新阐述的《维新变法诏书》核心内容。
去除了晦涩的骈文,直白地告诉读者新政是什么,为什么要变法,以及对普通百姓有何好处。
紧接着,是精心撰写的系列解读文章。
《为何皇亲国戚也要纳粮?》一文,以算账的方式,对比了宗室勋贵消耗的财富与边防军费、赈灾款项的缺口,全面停止供养宗室勋贵,将“一体纳粮”塑造成公平和救国之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