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初冬总带着嘉陵江的湿润,磁器口古镇的山城步道老茶馆里,却暖意融融。吴梦琪提前三天就订下了这个能容纳三十人的老茶馆,桌上摆着刚泡好的老鹰茶,搪瓷杯里飘着袅袅热气,墙面上临时悬挂的 “红岩精神” 主题海报,让古朴的茶馆多了几分庄重。今天是联盟商户 “红色文化培训” 的日子,周叔、陈婆婆、赵师傅等二十多位商户早早到场,有的带着笔记本,有的拿着剪纸、糖画工具,眼神里满是期待。
“各位叔伯阿姨,感谢大家抽空来参加培训。” 吴梦琪站在茶馆中央,手里拿着红色封面的《红岩精神学习手册》,“这次咱们要给国企做红色主题礼盒,不只是简单印个红色图案,更要把红岩精神的魂融进去。咱们重庆的老手艺,既要守住味道,也要传承文化,这样才能走得远。” 她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阵阵掌声,周叔更是激动地拍了拍手:“梦琪丫头说得对!咱们做了一辈子老手艺,能为传承红色文化出份力,是咱们的荣幸!”
上午九点,红岩纪念馆的周老师准时到场。她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手里抱着一摞红色文化资料,刚走进茶馆,商户们就纷纷起身问好。“各位师傅好,今天咱们不谈工艺,只聊红岩精神里的‘匠心’与‘担当’。” 周老师坐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翻开资料,“1941 年,红岩村的地下党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靠的就是对信仰的坚守;咱们做老手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传统工艺,靠的也是这份‘匠心’。红色文化与老手艺,本质上是相通的。”
她拿出一张老照片,照片里是抗战时期重庆兵工厂的工人,正冒着炮火生产武器。“大家看,这些工人跟咱们一样,都是靠手艺吃饭,却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现在咱们做红色主题礼盒,就是要让吃咱们产品的人,想起这些前辈的故事,记住这份担当。” 周老师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台下的商户们都听得格外认真,陈婆婆还拿出老花镜,在笔记本上一笔一划地记录。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商户们纷纷提问。赵师傅举起手,手里还攥着做糖画的勺子:“周老师,我做糖画三十多年,想把‘五角星’‘红旗’画进糖画里,可怎么才能让这些图案既有红色味,又不显得生硬呢?” 周老师笑着走到他身边,拿起一张糖画草图:“您可以在五角星的边角处,加些重庆吊脚楼的线条,这样既体现红色元素,又有咱们重庆的特色。比如画红旗时,旗面上可以融入‘红岩村’的简化图案,让老员工看了有共鸣。”
陈婆婆也忍不住提问:“我剪了一辈子剪纸,之前剪过‘轻轨穿楼’‘洪崖洞’,现在要剪‘红岩英烈’,怕剪不好亵渎了英烈。” 周老师连忙安慰:“陈婆婆您别担心,咱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图案入手,比如剪‘江姐’的头像时,重点突出她坚毅的眼神;剪‘小萝卜头’时,用柔和的线条体现孩子的纯真。我带了些红岩主题的剪纸样品,您可以参考。” 她拿出样品,陈婆婆凑上前仔细翻看,手指轻轻拂过剪纸的纹路,眼里渐渐有了底气。
培训过半,吴梦琪组织商户们分组讨论 “如何将红色元素融入产品”。周叔所在的 “食品组” 围坐在一起,讨论如何在酸辣粉、柠檬膏的包装和制作中融入红色元素。“我的酸辣粉包装可以用红色油纸,印上‘奋斗’‘奉献’的字样,再配句‘吃重庆辣,传红岩魂’的标语。” 周叔兴奋地说,张大叔立刻补充:“我的柠檬膏标签可以印红岩村的插画,再写句‘一口柠檬膏,不忘来时路’,让员工吃的时候能想起前辈的奋斗。”
陈婆婆和赵师傅所在的 “非遗组” 则讨论得更热烈。陈婆婆拿出剪纸工具,当场剪了个五角星,旁边还加了朵山茶花:“山茶花是重庆的市花,五角星是红色元素,两者结合,既好看又有意义。” 赵师傅也不甘示弱,拿起融化的糖液,在石板上画了个红旗造型,旗面上还巧妙地融入了重庆老厂门的图案:“这样国企的老员工看到,肯定能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日子。”
中午休息时,商户们还在茶馆里交流不停。周叔拉着吴梦琪,兴奋地展示他刚写的包装标语:“你看‘手工捶粉十八年,传承红岩精气神’,怎么样?既体现了我的手艺,又有红色文化。” 吴梦琪看着标语,笑着点头:“周叔,您这标语写得太好了!既接地气,又有力量,就用这个!” 陈婆婆也凑过来,手里拿着刚剪好的 “红岩英烈” 剪纸:“梦琪丫头,你看这剪得行不行?不行我再改。” 吴梦琪接过剪纸,只见江姐的眼神坚毅,衣角的褶皱剪得细致入微,忍不住赞叹:“陈婆婆,您这手艺没话说!剪得比照片还传神!”
下午的培训,重点放在 “产品与文化的融合实操” 上。周老师带着商户们分析优秀案例:有的品牌将红色故事印在食品包装上,有的将非遗手艺与红色地标结合,让产品既有文化感又不失实用性。“咱们不用追求复杂,哪怕在包装上印一句红岩精神的名言,在糖画里加一个小小的红色符号,都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 周老师说,“关键是要用心,让客户感受到咱们的诚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