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冬阳总算挣脱了云层,把山城步道老茶馆的青石板晒得暖融融的。吴梦琪踩着光影走进茶馆时,杨崇德已经坐在靠窗的老位置,搪瓷杯里泡着的老鹰茶冒着袅袅热气,杯沿还沾着圈浅褐色的茶渍 —— 那是老爷子喝了几十年的老杯子,杯身上 “重庆老字号协会” 的字样早已磨损,却透着股岁月沉淀的厚重。
“丫头,快来坐。” 杨崇德抬头看见她,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指了指对面的竹椅。吴梦琪刚坐下,就见老爷子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东西 —— 是本泛黄的牛皮纸笔记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着 “销售心得” 四个字,笔锋遒劲,边角却磨得发毛,显然被翻阅过无数次。
“这本子跟着我四十多年了,从跑街推销重庆沱茶开始,到后来做老字号供应链,里面记的都是我踩过的坑、悟到的理。” 杨崇德把笔记本推到吴梦琪面前,指尖轻轻摩挲着封面,像是在触碰一段段过往,“现在我退休了,用不上了,传给你,比放在我抽屉里积灰强。”
吴梦琪双手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竟有些发烫。她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的字迹从青涩到沉稳,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有的地方还贴着泛黄的便签,画着简单的客户画像图。最前面一页,用红笔写着 “销售三原则”,字迹工整有力:“选好料、控火候、防乱料”。
“这‘三原则’,是我摔了三次大跟头才总结出来的。” 杨崇德呷了口老鹰茶,缓缓说起往事。“我刚做销售那会儿,二十出头,眼高手低,总想着找‘大客户’赚快钱。有次遇到个自称‘能拿下重庆半数茶馆订单’的经销商,我没核实他的资质就签了合同,结果他把我们的沱茶换了包装,掺着碎末卖,砸了咱们的招牌。” 老爷子叹了口气,“那就是没‘选好料’—— 优质资源不是看名头大,是看人品、看口碑,就像你们联盟选商户,得守住‘传统工艺、良好口碑’的底线,不然再大的单子也会变成烫手山芋。”
吴梦琪点点头,想起之前拒绝 “王记麻花铺” 的事 —— 当时王磊托了亲戚说情,可他的麻花用机器压制,还曾因过期原料被投诉,要是为了人情放宽标准,说不定会像杨老说的那样,砸了 “老街味道联盟” 的招牌。她在笔记本上轻轻圈出 “选好料” 三个字,旁边批注:“商户如客户,品质为根,口碑为魂。”
“再说说‘控火候’。” 杨崇德又道,“十年前,我对接重庆一家老酒厂,想帮他们拓展省外市场。当时酒厂老板急着回款,让我三个月内必须签下五个省的经销商。我硬着头皮跑,可刚谈下两个省,就发现经销商压价太狠,酒厂根本没利润。后来我才明白,做销售像熬火锅,得等牛油熬化了、香料出味了再下菜,急不得。” 他看着吴梦琪,眼神里满是期许,“你们联盟现在想拓展省外市场,别想着一下子铺太多客户,先选两三个重点地区,把品质和服务做扎实,等客户认可了,再慢慢扩大范围,这就是‘控火候’—— 时机不到,再急也没用;时机到了,才能事半功倍。”
吴梦琪想起之前跟杨老提过,想把联盟产品推荐给西部制造业博览会上认识的省外企业,当时还想着尽快签下几家大客户,现在听老爷子这么一说,才意识到自己太心急了。她拿出手机,调出之前整理的省外企业名单,在上面标注:“先筛选上海、成都两家重点企业,深入调研需求后再制定方案。”
“最后这条‘防乱料’,你最近应该深有体会。” 杨崇德的语气沉了沉,“职场就像火锅宴,有人给你加鲜菜,也有人给你丢脏东西。我年轻时,有次跟同事一起竞标,他偷偷改了我的报价单,差点让我丢了订单。后来我就养成习惯,重要文件加密备份,跟客户沟通时留好记录,不给别人钻空子的机会。” 他看着吴梦琪,眼神里带着关切,“你这一路,遇到的‘乱料’不少 —— 李伟偷资料、张莉造谣言,以后拓展大企业客户,打交道的人更复杂,得更小心。比如跟客户谈合作,重要条款一定要写进合同,对接关键人物时最好有第三人在场,别让人家抓住你的把柄。”
吴梦琪想起之前张莉伪造聊天记录、李伟篡改物流信息的事,要是当时没有及时收集证据,后果不堪设想。她在笔记本上写下:“重要文件加密,沟通记录存档,合同条款细化”,心里暗暗记下杨老的提醒。
两人聊着,茶馆老板端来一盘刚出炉的红糖糍粑,外皮金黄酥脆,裹着厚厚的黄豆粉。“丫头,尝尝,这是用老手艺做的,跟你联盟里的商户一样,都是用心的好东西。” 杨崇德拿起一个递给她,“做销售跟做糍粑一样,得用心。你之前给机床集团做的福利包,加了老照片复刻卡、非遗体验,就是用心了,所以客户才认可你。”
吴梦琪咬了一口糍粑,甜香里带着糯米的软糯,忽然想起杨老之前说的 “量身定制”。“杨老,您之前说拓展大企业客户要‘量身定制’,具体该怎么做呢?” 她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