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冬夜带着嘉陵江的湿冷,吴梦琪裹紧大衣站在 “张记蜀绣工坊” 门前,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竞标方案草稿。工坊的木门是深褐色的,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重庆蜀绣非遗传承基地” 几个字在路灯下泛着微光。她深吸一口气,抬手叩响门环,“笃笃” 的声响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
门很快开了,一位穿着藏青色对襟衫的老人探出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齐,手里还捏着一根绣花针。“你就是小吴吧?” 张阿姨的声音温和,眼角的皱纹里带着笑意,“杨老下午给我打电话了,说你今晚要来,快进来暖和暖和。”
吴梦琪跟着张阿姨走进工坊,一股淡淡的丝线香扑面而来。屋内靠墙摆着一排木架,上面挂满了蜀绣作品 —— 有绣着嘉陵江晨雾的卷轴,有缀着洪崖洞吊脚楼的屏风,还有小巧的轻轨穿楼造型挂件,针脚细密,色彩鲜活,仿佛下一秒就能从绣布上跳出来。正中央的八仙桌上,摊着一幅未完成的蜀绣,青灰色的线团在白布上勾勒出人民大礼堂的穹顶轮廓。
“快坐,我给你煮了老鹰茶。” 张阿姨端来一把竹椅,又转身从煤炉上提起搪瓷壶,往粗瓷杯里倒了杯热茶。茶水冒着热气,吴梦琪双手捧着杯子,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全身,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些。
“杨老说你遇到难处了,跟机床集团的竞标需要文化背书?” 张阿姨坐在对面的藤椅上,拿起桌上的绣花针,轻轻拨弄着线团,“你别急,慢慢说。”
吴梦琪放下杯子,把竞标方案草稿递过去,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张阿姨,我跟机床集团合作了 200 万的员工福利订单,下周要参加他们的追加采购竞标,方案里设计了非遗体验环节,可王经理让我删掉,还让我用低价套餐冲业绩。李伟又跟渝州特产供应链合作,想用劣质原料压价抢单。我担心竞标时没有文化界的人帮忙说话,评委们会被低价迷惑,看不到联盟的匠心。”
张阿姨接过方案,戴上老花镜仔细翻看,手指在 “蜀绣体验课” 那栏停留许久。“你这个想法很好啊,” 她抬起头,眼里满是认可,“让企业员工体验蜀绣,不仅能让他们了解咱们重庆的非遗文化,还能让福利包更有温度。不像那些低价套餐,只图便宜,丢了根本。”
她起身走到木架前,取下一幅绣着 “重庆地标” 的蜀绣卷轴,轻轻展开。绣布上,解放碑的钟声仿佛在耳畔回响,李子坝轻轨穿楼而过的瞬间被定格,长江索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每一处细节都绣得栩栩如生。“这幅是我去年给协会年会绣的,你看这针脚,得用‘虚实针’才能绣出云雾的层次感,” 张阿姨指着绣布上的嘉陵江,“做蜀绣跟做买卖一样,得用心,不能图快。”
吴梦琪凑近看着,忍不住赞叹:“张阿姨,您的手艺也太好了!要是能在竞标会上展示这样的作品,评委们肯定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那有什么难的?” 张阿姨笑着把卷轴卷起来,“明天竞标会,我跟你一起去,现场给评委们展示蜀绣工艺。我再带几套刚做好的轻轨挂件,让他们摸摸这针脚,看看咱们重庆非遗的真本事。”
吴梦琪又惊又喜,眼眶瞬间有些发热:“张阿姨,这太麻烦您了!您年纪这么大,还要跟我跑一趟……”
“麻烦什么?” 张阿姨摆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坚定,“我跟杨老认识三十年,他看人准,说你是个靠谱的姑娘,还说你为了守护老字号,跟那些耍手段的人硬刚,这股韧劲我佩服。再说了,咱们重庆的非遗文化,也需要有人推广,你做的这事,是在给老手艺铺路,我怎么能不帮?”
她走到八仙桌前,拿起那幅未完成的人民大礼堂蜀绣:“要是这次竞标成功,我还能给机床集团的员工定制专属蜀绣挂件。你看,在挂件上绣上员工的名字,再配个小礼堂图案,既有纪念意义,又能让他们记住重庆的文化。”
吴梦琪看着张阿姨布满老茧的手,心里满是感动。张阿姨的手指关节有些变形,那是常年握绣花针留下的痕迹,可每一根手指都灵活得很,提起丝线时稳如磐石,落下针脚时准如标尺。这双手绣了几十年蜀绣,绣出了重庆的山水,也绣出了老匠人的坚守。
“对了,我还有个东西要给你。” 张阿姨突然想起什么,转身走进里屋,片刻后拿着一个红色锦囊出来,递给吴梦琪,“这是我年轻时,我师傅给我的,遇到难题时就打开看看,说不定能帮上忙。”
吴梦琪接过锦囊,锦囊是用蜀绣工艺绣的,上面缀着一朵小小的腊梅,针脚细密,摸起来软软的。她想当场打开,却被张阿姨拦住:“别急,等你真遇到解不开的坎了再打开,现在打开,就没意义了。”
离开工坊时,已经是深夜。张阿姨送吴梦琪到门口,又叮嘱道:“明天早上我去公司接你,咱们一起去竞标会。你别紧张,有我在,咱们就用真本事说话,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