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园火锅的牛油香还黏在发梢,吴梦琪推开出租屋门时,钥匙在锁孔里转了三圈才对上齿。屋里没开灯,月光从防盗网的菱形格子漏进来,在地板上拼出副破碎的棋盘,她的帆布鞋踩过 楚河汉界,带起的灰尘在光柱里翻涌,像极了方才火锅店里那场没吵出输赢的架。
帆布包往桌上一甩,金属拉链撞在搪瓷盆沿,发出刺耳的叮当声。吴梦琪瘫坐在吱呀作响的木椅上,盯着墙面上那张被红笔圈满的重庆地图 —— 磁器口被画了个鲜红的五角星,旁边标注着 陈麻花日均客流 3000+,石门大佛寺则用蓝笔写着 酱园复购率 23%,这些数字曾被她视为珍宝,此刻在月光下却像串褪色的勋章。
张莉那句 职场不是菜市场 还在耳膜震荡。吴梦琪抓起桌上的冰镇酸梅汤,猛灌两口,玻璃罐外壁的水珠顺着指缝流进袖口,在衬衫上洇出深色的痕。她想起火锅店里散落的打印纸,那些聊天记录、邮件截图、监控画面,最终都成了红汤里煮不烂的花椒,麻得人舌尖发木,却改变不了汤底的浑浊。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王强的群消息:明早十点带齐洪崖洞快闪店方案,投资人视频会议。 后面跟着张莉的秒回:收到王经理,保证完美! 那个感叹号像根细针,扎得吴梦琪眼睛发酸。她点开张莉的朋友圈,最新一条是半小时前发的:为了热爱的事业,加班也是种幸福,配图是杯冒着热气的卡布奇诺,背景里隐约能看见她电脑上的 PPT——百万销量冲刺计划 几个字闪着刺目的白。
热爱? 吴梦琪嗤笑出声,酸梅汤的冰碴子卡在喉咙。她打开自己的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倒映出张苍白的脸。桌面上的文件夹 赵总项目 - 完整版 被她拖进回收站,又在清空的前一秒拽了回来。里面存着她熬三个通宵做的 动态配送矩阵,早高峰走长江索道(7:00-9:00)、午间用冷链车(12:00-14:00)、夜间启用摩托车队(22:00-2:00),这些被张莉称为 花里胡哨 的细节,此刻在屏幕上泛着倔强的光。
窗外的嘉陵江突然传来货轮的汽笛声,悠长而沉闷。吴梦琪走到窗边,掀开泛黄的窗帘一角,江面上的货轮正费力地逆流而上,探照灯在水面划出道破碎的银带。她想起李姐说的 重庆的水都绕着山走,原来绕路的不止是江水,还有人心。
鼠标在 新建文件夹 上悬了很久,最终被她重重点开。命名框里敲下 磁器口紧急试点计划 时,指尖的颤抖震得键盘嗡嗡作响。她删掉所有需要跨部门协作的模块,把 洪崖洞快闪店 改成 陈麻花作坊体验站,将 抖音直播带货 替换成 游客参与式录制—— 既然张莉要的是光鲜亮丽的 PPT,那她就做份沾满面粉和汗水的方案。
凌晨一点的出租屋,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窗外的江风。吴梦琪翻出陈麻花作坊的实地照片,王老板搓麻花时扬起的面粉在镜头里像场金色的雪,她把这张图设为方案封面,旁边手写:重庆味道,要攥在手里才知道。 接着是游客动线设计图,她用不同颜色标注出 观摩区(青石板路东侧) 体验区(作坊后院)购买区(临街铺面),连王老板说的 上午十点阳光正好照在揉面台上 都加了备注。
直播方案被她改得格外朴素:不用网红主播,让游客自己上镜说 这麻花嚼着有小时候的味道;不搞满减促销,搞 亲手做的麻花包邮到家;数据统计也简单,就记 每天体验人数 复购电话量 社交媒体自发传播量—— 这些张莉瞧不上的 土办法,此刻在吴梦琪眼里却像磁器口的青石板路,粗糙却扎实。
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跳成 02:47 时,方案的最后一页写完了。没有华丽的销量预测,只有行加粗的黑字:首月目标:让 100 个游客带走自己做的麻花,让 10 个游客成为回头客。 下面附着王老板的手写保证:管够面粉,管够力气。 吴梦琪盯着这行字笑了,眼泪却毫无征兆地砸在键盘上,把 两个字晕成了模糊的团。
她想起上周蹲在陈麻花作坊的三天三夜。王老板凌晨四点就起来发面,老面引子在陶盆里发出细微的冒泡声,像在诉说百年的故事。机器做的快,但没筋骨。 老人用布满老茧的手揉着面团,就像人做事,图快的都走不远。 当时她只当是句闲话,现在才懂,这是比任何销售技巧都珍贵的道理。
邮件发送框里,收件人填的是赵总私人邮箱。主题栏敲了又删,最终定为 一个不用 PPT 的方案。附言框里斟酌许久,打下:赵总,我搞不定花哨的概念,只能保证每根麻花都揉够 300 下。哪怕只有这一个试点,我也会做到最好。 检查三遍后点击发送,邮件发出的提示音在寂静的屋里显得格外响亮,像声笨拙的宣言。
关电脑时,窗外已泛起鱼肚白。吴梦琪走到阳台,江面上的薄雾正被晨光撕开道口子,货轮的剪影在光里成了幅淡墨画。她摸出手机给王老板发消息:明早想用您的作坊做个小试点,成吗? 对方秒回个 字,后面跟着串麻花的表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