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写字楼只剩下零星灯火,吴梦琪面前的方案册摊开如展开的山城地图。她把磁器口的青石板路照片贴在 客户动线设计 那页,指尖划过照片里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的石板 —— 最深的纹路恰好形成 形,像极了她新设计的体验流程:游客从古镇入口扫码领任务,沿石板路打卡三家作坊,最后在黄桷树下兑换定制礼盒。
这才是活的动线。 她喃喃自语,往照片边缘贴了片从磁器口捡的青石板碎屑,灰白的石粒上还沾着点牛油渍。上周在陈麻花作坊,老师傅说 青石板记路,走得人多了,自然就有了道,当时只当是闲聊,此刻却成了方案的点睛之笔。
桌角的台灯照着翻开的笔记本,第 11 页写着石门大佛寺的考察笔记。吴梦琪把 千年香火 四个字圈了又圈,笔尖在纸上画出袅袅青烟的形状,最终变成方案里的品牌故事线:张记酱园的晒场与大佛寺共享一片阳光,每滴酱油都浸着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 她特意用朱砂笔在 二字下画了波浪线,旁边标注着从寺庙管委会抄来的始建年份 —— 唐天宝元年,距今 1256 年。
得让数据说话。 吴梦琪打开 Excel 表格,屏幕蓝光映在她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里。她把石门大佛寺的体验数据拆解成细碎的颗粒:游客在酱园停留的平均时长 17 分钟(其中 15 分钟用于亲手翻酱),参与体验后扫码关注公众号的比例 68%,三个月内复购的概率 23%。这些数字被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出,像在表格里种出一片霓虹。
15 分钟是道坎。 她突然想起张大爷的话,老人说当年学翻酱时,师傅非要他站够一炷香才让歇,手上没沾够酱缸的温度,做不出好味道。吴梦琪在数据旁画了个小小的沙漏,备注:强制体验时长不得少于 15 分钟,配古法计时器 —— 用江津老白干浸泡的香柱。
窗外的李子坝轻轨站突然亮起灯,列车穿楼而过的轰隆声滚进办公室。吴梦琪抬头时,正看见列车的灯光在楼宇间拉出金色弧线,像给钢筋水泥的森林系了条闪光的腰带。她抓起手机拍下这一幕,照片里的轻轨恰好悬在传统民居的灰瓦上,新旧碰撞的画面突然让她豁然开朗。
这就是重庆的魂啊。 她把照片贴在方案的扉页,用红笔在旁边写下:传统不是包袱,是能托举现代的肩膀。 就像李子坝的轻轨,既需要穿楼而过的勇气,也得尊重老街区的肌理,她的方案何尝不是如此?线上流量要像轻轨一样高效,线下体验得如吊脚楼般扎实,才能在山城的魔幻地形里站稳脚跟。
修改到 品牌视觉系统 部分时,吴梦琪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牛皮纸包。里面是她跑遍重庆收集的老物件拓片:磁器口老茶馆的木雕花纹、石门大佛寺的碑刻拓本、十八梯老墙的砖纹。她把这些图案拆解重组,设计出一套 可生长的视觉符号—— 比如用砖纹做包装底纹,叠加动态的轻轨线条,既显厚重又不失灵动。
得让每个地标都有自己的脾气。 她铺开重庆地图,用铅笔圈出 12 个点。解放碑的体验站要做成玻璃盒子,游客在里面试吃时,能看见外面的车水马龙,寓意 传统味道与现代生活的对视;洪崖洞的站点藏在吊脚楼的转角,用古法灯笼做照明,扫码下单后,礼盒会从仿真的 里弹出来;就连皇冠大扶梯这种极具重庆特色的交通设施,也被她盯上 —— 在扶梯入口设展架,把 比作 销售进阶,每级台阶标着不同的产品故事。
最费心思的是手绘地图。吴梦琪用朱砂笔勾勒出长江与嘉陵江的走向,两江交汇处画了个旋转的漩涡,标注 线上线下流量交汇点。12 个体验站用不同颜色的火锅图标标出:红色代表热辣的火锅底料体验,褐色对应醇厚的酱油工坊,绿色则是清新的柠檬采摘园。每个图标旁都注着一句方言 Slogan,比如磁器口那栏写着 耍事多,味道才巴适,石门大佛寺则是 老香火,熬出新味道。
还差最后一把火。 吴梦琪翻到方案的最后一页,那里留着块空白。她摸出手机,点开在枇杷园火锅拍的视频 —— 红汤翻滚的锅里,毛肚与鸭肠在滚烫的汤里碰撞,溅起的油花映着远处的城市灯火。她把视频转换成二维码,用金色马克笔在旁边画了个沸腾的火锅,写下:用重庆的热,暖线上的冷。
天光泛白时,方案册已经厚得像块城砖。吴梦琪数了数,里面夹着 7 片来自不同地标的实物:磁器口的青石板碎屑、石门大佛寺的香灰、洪崖洞的吊脚楼木片、李子坝轻轨站的铁轨锈迹...... 每样东西都贴着小小的标签,像给方案镶上了山城的 DNA 片段。
她把方案扫描成 PDF,发送前特意检查了三遍文件名:《渝味优选线下体验站方案 —— 重庆肌理版》。收件人栏填着赵总助理的邮箱,抄送列表里只有她自己。点击发送的瞬间,办公室的窗玻璃刚好映出第一班轻轨穿楼而过的影子,像条银色的鱼,游进了城市苏醒的晨光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