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琪把手机里的视频调出来 —— 那是公司实验室做的耐高温测试,材料在 800 度火焰下坚持了 23 分钟。“这是给档案馆特制的配方。” 她放大视频里的参数,“就像缙云山的防火隔离带,平时不起眼,关键时候能救命。”
咖啡厅的挂钟指向下午两点,陈总突然指着方案封底:“这三角梅是从轨道缝里摘的?” 他指尖轻轻碰了碰那片干枯的花瓣,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古籍。
吴梦琪的心猛地一跳 —— 这是她藏的小小心机。“那天在李子坝蹲点,看到它从钢筋缝里钻出来。” 她声音放轻了些,“觉得特别像您说的‘在限制里生长’。”
陈总沉默地把三角梅夹进笔记本,突然问:“你方案里说的‘动态密封技术’,具体怎么实现?” 他的语气里带着难得的认真,钢笔已经准备好记录。
吴梦琪翻开立体示意图 —— 那是她用硬卡纸做的模型,展示材料如何随温度变化伸缩。“冬天收缩 0.1 毫米,夏天膨胀 0.2 毫米。” 她转动模型,“就像长江的水位,跟着季节涨跌才不会溃堤。”
邻桌传来相机快门声,有人在拍窗外的江景。陈总突然合上方案:“小吴,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销售找我,我都没松口吗?” 他看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他们只说材料多好,没人问过我的书架怕什么。”
吴梦琪想起图书馆保安说的话,轻声道:“怕梅雨季的返潮,怕轻轨经过的震动,更怕 ——” 她顿了顿,看着陈总眼里的光,“怕对不起那些等了几百年的古籍。”
陈总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你连夜改方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可能根本拿不下这个单子?” 他的钢笔在方案上签下名字,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极了轻轨驶过轨道的韵律。
吴梦琪望着窗外 —— 解放碑的钟摆刚好停在两点十五分,阳光把她的影子投在方案上,和陈总的签名重叠在一起。“李姐说,重庆人做事情,就像烫火锅。” 她搅动着杯底的残糖,“七上八下才够味,急不得。”
陈总站起身时,方案的金属搭扣在阳光下闪了闪。“明天让你的技术部来对接。” 他的公文包拉链声里,混着吴梦琪没忍住的心跳,“对了 ——” 他突然回头,“那幅轻轨插画,能送我吗?”
旋转门把咖啡香关在身后时,吴梦琪的手心全是汗。她靠在滨江路的栏杆上,看着货轮驶过千厮门大桥,螺旋桨搅碎的江面,像被阳光揉皱的金箔。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李姐发来的消息:“张哥刚才在办公室说,陈总已经把单子给他了。” 后面跟着个疑惑的表情。
吴梦琪望着对岸的江北嘴,突然笑出声。她摸出方案的备份 U 盘 —— 早上出门前,她在里面加了个隐藏文件夹,存着陈总论文里所有关于减震设计的批注。刚才交方案时,她故意把 U 盘落在了咖啡厅。
江风掀起她的衬衫下摆,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陌生号码发来的照片:陈总正把那幅轻轨插画贴在办公室墙上,旁边是他参与修复的古籍照片。配文只有两个字:“合作。”
吴梦琪沿着解放碑的步行街慢慢走,阳光透过高楼的缝隙洒下来,在地面拼出破碎的光斑。她想起张哥嘲讽的眼神,想起深夜泡面的香气,想起李姐笔记本里那句 “用客户的语言说话”,突然觉得脚下的青石板路,都在跟着心跳的节奏轻轻震颤。
路过报刊亭时,她买了份新的《重庆建筑报》。陈总接受采访的版面里,有句话被红笔圈着:“最好的保护,是既懂传统,又懂创新。” 吴梦琪把报纸折成小方块,塞进帆布包 —— 那里还躺着半块没吃完的提拉米苏,甜得像此刻的心情。
咖啡厅的风铃在身后叮当作响,有人推门出来,带着满身的咖啡香。吴梦琪回头望了一眼,水晶灯在玻璃幕墙上碎成星星,像极了她昨晚修改方案时,窗外突然炸开的烟花。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 —— 就像李子坝的轻轨,穿过楼宇之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喜欢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