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声清脆响起,黑棋如星辰落棋盘,白棋似明月映山河。周松年落子沉稳,每一步都带着深思熟虑,仿佛在布局一盘大棋;顾清源则灵活多变,时而主动进攻,时而巧妙防守,棋风凌厉却不失稳健。围观的棋友们纷纷围在棋桌旁,有的低声讨论,有的凝神思考,时不时发出“好棋”的赞叹。
路智走到一张空棋桌前,见几个孩子正围着棋盘好奇地张望,便拿起一枚白棋,笑着问道:“你们知道下棋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歪着头回答:“是不是赢棋呀?”
路智摇头,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中央:“下棋不仅是为了赢,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尊重。每一步棋都要考虑后果,就像做人做事一样,要三思而后行;同时,也要尊重对手,就算输了,也要坦然接受,这便是儒家讲的‘君子之争’。”
说着,他拿起棋子,给孩子们演示起最基础的“吃子”规则:“你们看,这枚黑棋被白棋围住,没有了‘气’,就会被吃掉。但如果黑棋能找到同伴帮忙,就能重新获得‘气’。这就像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团结互助,才能渡过难关。”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伸出小手,想要尝试下棋。路智便与他们对弈起来,故意让着孩子们,每当他们走出一步好棋,就及时表扬;当他们走错时,也耐心讲解,教他们如何调整策略。不一会儿,周围又围了几个年轻的书生,有的还拿出纸笔,记录下路智讲解的棋理,脸上满是收获的笑容。
“路公子这讲解,真是通俗易懂啊。”一位书生感慨道,“以往我总觉得棋道深奥难懂,今日听公子一说,才明白棋中竟藏着这么多做人的道理。这‘仁、义、礼、智、信’,原来都能在棋盘上体现出来。”
路智笑着回应:“棋道本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我们传承棋道,不仅是传承一种技艺,更是传承一种智慧,一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只要大家愿意学、愿意传,棋道就不会失传,文化就不会断代。”
巳时许,琴棋表演暂歇,路智走上湖心亭的高台,手中捧着一本线装的《论语》,书页上还夹着几片干枯的兰草叶——那是去年在江南寻访文人时,一位老儒赠送的,如今已成为他讲解文化的信物。
“各位乡亲、各位先生,今日我们相聚于此,不仅是为了欣赏琴棋表演,更是为了探寻琴棋背后的文化底蕴。”路智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透过清晨的薄雾,传遍园内的每一个角落,“琴与棋,看似是两种不同的技艺,却都与儒家思想密不可分。”
他翻开《论语》,找到“中庸”篇,轻声念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便是古琴追求的境界——琴音需中正平和,不疾不徐,发而中节,才能打动人心。苏坊主方才弹奏的《平沙落雁》,便是将‘中和’之道融入琴音,既无过分激昂,也无过度悲伤,恰如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这便是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
台下的王老先生频频点头,补充道:“路公子所言极是。古代文人弹奏古琴,并非为了炫耀技艺,而是为了修身养性。孔子曾说‘乐以忘忧’,琴音能洗涤心灵的浮躁,让人回归内心的宁静。如今我们重新弹奏古琴,便是要找回这份宁静,找回文化的根脉。”
路智合上《论语》,又指向棋艺区的棋盘:“再说说棋道。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这五德在棋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礼’是遵守规则,不耍赖、不投机;‘智’是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信’是尊重对手,不搞阴谋诡计;而‘仁’与‘义’,则是在对弈中懂得取舍,不赶尽杀绝,给对手留有余地。周老与顾先生的对弈,便处处体现着这五德,他们不仅是在较量棋艺,更是在践行儒家的君子之道。”
周松年听到此处,停下对弈,朝着高台拱手道:“路公子说得好!棋道如人道,棋盘如社会。每一枚棋子都有自己的作用,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一步落子都关乎全局,就像每一个决策都影响未来。我们传承棋道,便是要让年轻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心怀敬畏,坚守道义。”
台下的百姓们听得入了迷,有的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认真记录着路智和老先生们的讲解。一个卖豆腐的老汉感慨道:“俺没读过多少书,以前总觉得琴棋是读书人的玩意儿,跟俺没关系。今日听路公子这么一说,才知道这里面竟有这么多道理,俺以后也要让俺家娃多学学,就算不当文人,也得做个懂道理的人!”
这话引得周围百姓一阵赞同,纷纷表示要让孩子学习琴棋,了解传统文化。几个年轻的书生更是激动地走上前,对着路智深深鞠躬:“路公子,我们愿意加入文化复兴的队伍,不管是抄琴谱、教下棋,还是宣传文化,我们都愿意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