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书生已经在二楼靠窗的位置等候,桌上放着一壶刚泡好的碧螺春,水汽袅袅。看到路智,他连忙招手:“路兄,这边坐。李掌柜还有一刻钟到,我们先尝尝这茶。”
路智走过去坐下,端起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他看向窗外,楼下的石板路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穿着长衫的文人,还有牵着孩子的妇人,一派热闹景象。他忽然想起苏书生说的“文化复兴不是孤事”,心中更加坚定——只要能获得资助,定要让这热闹中,多些文化的气息。
“来了。”苏书生突然低声说道,目光投向楼梯口。
路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身着宝蓝色锦袍的中年男子,在几个随从的簇拥下走上二楼。男子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温和,腰间系着一块羊脂白玉扣,手上戴着一枚翡翠扳指,走路时步伐沉稳,自带一股威严。他身后的随从捧着一个紫檀木盒子,看尺寸,像是装着古籍。
“李掌柜。”苏书生起身拱手,语气恭敬。
李掌柜笑着点头,目光落在路智身上,带着几分审视:“这位就是路公子吧?苏兄多次提起你,说你为了文化复兴,不惜以身犯险,倒是个有担当的年轻人。”
路智连忙起身行礼:“李掌柜过奖了。在下路智,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李掌柜在主位坐下,随从将紫檀木盒子放在桌上,退到一旁。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才缓缓开口:“苏兄说你有个文化复兴的计划,还与武林盟合作?不妨细说听听——尤其是你说的‘古籍复刻’,我很感兴趣。”
路智深吸一口气,从怀中掏出合作方案,双手递过去:“李掌柜,这是详细的计划。我们打算先举办一场‘文化体验日’,邀请百姓参与琴棋书画活动,同时展示文庙的古籍残页;后续,我们计划复刻一批珍贵古籍,限量发售,既保护了文化,也能带动笔墨、装裱、书坊等产业的发展。”
他顿了顿,指着方案中的数据部分:“根据我们的调研,京城有收藏古籍习惯的商户和文人,约有两百余人,若每部复刻本定价五两银子,限量一百部,单部就能盈利三两;再加上活动期间带动的酒楼、客栈消费,预计三个月内就能收回成本,后续还能形成长期收益。”
李掌柜接过方案,没有立刻翻看,而是打开了桌上的紫檀木盒子——里面装着一卷南宋的《论语注疏》,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清晰。“我收藏古籍三十年,最遗憾的就是很多孤本渐渐损坏,却没人有能力复刻。”他轻轻抚摸着古籍,语气中带着惋惜,“你说的复刻计划,若能成,倒是了了我一桩心愿。”
路智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李掌柜,只要有您的资助,我们不仅能复刻《论语注疏》,还能复刻《楚辞》《诗经》等孤本。而且,我们会在每部复刻本上,标注‘李掌柜监制’的字样,让您的善举流传后世。”
李掌柜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这才开始翻看合作方案。他看得很仔细,尤其是数据部分和风险控制,不时用手指点在纸上,询问细节:“你说武林盟会负责安全,具体怎么安排?黑鸦组织近日在城外集结,会不会影响活动?”
“周盟主已经安排了五十名精锐弟子,负责活动现场的安全;文卫阁的萧兄也答应,会派暗哨巡查,防止黑鸦组织偷袭。”路智连忙回答,“而且,我们会将活动场地设在武林盟内,进出都有严格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李掌柜点点头,又问:“古籍复刻需要专业的工匠,你找到了吗?”
“找到了。江南‘墨香书坊’的王老板,是业内最好的古籍复刻工匠,他已经答应,只要资金到位,就立刻带工匠来京城。”路智说道,心中暗暗感激苏书生——这些细节,都是昨晚苏书生提醒他补充的。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了。李掌柜放下方案,端起茶杯,却没有立刻说话。茶楼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映得锦袍上的花纹格外清晰。路智坐在对面,手心微微出汗,紧张地等待着他的答复。
“路公子,你的计划很周全,也很有诚意。”李掌柜终于开口,语气平和,“但我有两个条件。”
路智心中一紧,连忙说道:“李掌柜请讲,只要在下能做到,定不推辞。”
“第一,古籍复刻的监制权,归我。我要亲自挑选工匠,监督每一道工序,确保复刻本的质量。”李掌柜说道,眼神坚定——这是他最看重的事,不容马虎。
“没问题!”路智立刻答应,“我们求之不得,有李掌柜把关,复刻本的质量一定更有保障。”
“第二,活动的商户展示区,优先安排与文化相关的商户,比如书坊、笔墨店、装裱铺。”李掌柜继续说道,“我不希望活动变成纯粹的商品推销,失了文化的本意。”
路智心中一暖——他原本还担心李掌柜会要求优先安排自己的商户,没想到他竟如此看重文化本身。“李掌柜放心,我们原本就打算以文化商户为主,其他商户只占三成,且不能推销与文化无关的商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