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府内的庭院里种满了芷兰与江离,香草的清香随风弥漫,驱散了朝堂风波带来的压抑。
李砚三人坐在堂内,听屈原细说楚国当前的局势——秦强楚弱,贵族贪图安逸,多主张与秦议和,唯有他坚持联齐抗秦,才屡遭排挤。
“若楚国失去齐国这个盟友,迟早会被秦国吞并,百姓终将流离失所。”屈原端起茶杯,却难掩眉宇间的忧虑。
林知夏放下手中的香草,轻声道:“屈大夫的远见卓识,我等深感敬佩,只是朝堂之上奸人当道,单凭大夫一人之力,恐怕难以扭转局势。”
埃莉诺耳旁的梦泡轻轻晃动:“那些贵族太可恶了,竟然用伪造的证据诬陷大夫,我们一定要帮你揭穿他们的真面目!”
李砚点头附和,指尖摩挲着怀中的芷兰佩芳梦核,感受着梦核与自身信念的微弱共鸣:“大夫放心,我们会留在郢都,助你对抗奸人,守护楚国的安危。”
屈原闻言,眼中满是感激,正要开口道谢,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位家仆神色慌张地闯入:“大夫,不好了!秦使率领使团抵达郢都,楚王已在王宫设宴款待,那些贵族正在宴席上密谋,要再次诬陷您通齐叛国!”
屈原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他们竟然如此迫不及待,看来是要借秦使来访之机,彻底将我扳倒!”
李砚三人也立刻起身,李砚沉声道:“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前往王宫,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四人快步走出相府,直奔王宫而去。
沿途的街巷依旧热闹,可李砚却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的负面能量愈发浓郁。
江面方向,现实世界的人影浮现得愈发频繁,他们的神情更加绝望,消散时化作的浊雾也更加厚重,如同墨汁般融入空气。
“这些人的绝望情绪在加剧。”林知夏眉头紧锁,“恐怕是屈原的处境愈发危险,让梦泡的负面能量也随之暴涨。”
“一旦屈原被诬陷定罪,梦泡或许会彻底被负面能量吞噬,到时候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被卷入其中。”李砚心中一沉,加快了脚步。
王宫的宴席设在大殿之外的广场上,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楚王高坐主位,秦使与贵族们分坐两侧,谈笑风生,看似和睦,实则暗流涌动。
李砚四人悄悄潜入广场旁的树林,远远观察着宴席上的动静。
只见一位贵族站起身,端着酒杯走到楚王面前:“大王,秦使远道而来,为两国邦交而来,实乃楚国之幸。只是臣听闻,有人暗中勾结齐国,意图破坏秦楚联盟,此等奸贼,绝不能留!”
话音刚落,其他贵族纷纷附和,矛头直指尚未到场的屈原。
秦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假意劝道:“大王,两国邦交应以和为贵,若楚国真有通齐之人,还望大王查明真相,以正视听。”
楚王面露犹豫,显然被贵族们的言辞说动。
就在这时,屈原迈步走入广场,高声道:“大王,臣有要事启奏,那些贵族所言,全是诬陷!”
贵族们见屈原现身,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指责起来。
“屈原,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秦使面前狡辩!”
“我们已经掌握了你通齐的证据,你还敢抵赖?”
“快束手就擒,听候大王发落!”
屈原目光坚定,直视楚王:“大王,臣一生忠贞为国,绝无通齐叛国之举,那些所谓的证据,全是这些贵族伪造的,他们是想借秦使之手,除掉我这个碍事之人!”
“一派胡言!”之前诬陷屈原的贵族上前一步,手中高举一卷竹简,“这是从你府中搜出的书信,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你与齐国使者的约定,还敢说不是证据?”
楚王接过竹简,仔细查看,脸上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
李砚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出手,揭穿贵族的阴谋。
他悄悄取出怀中的《天问》叩魂梦核,这枚梦核是之前在洞穴中发现的,通体泛着幽蓝星光,内部封印着无数旋转的问号虚影。
“屈大夫,还记得你常说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吗?”李砚对着屈原高声喊道。
屈原一怔,随即明白了李砚的用意,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高声吟诵起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这正是《天问》中的开篇几句,诗句中蕴含的对天地真理的执着叩问,瞬间引发了李砚手中梦核的共鸣。
梦核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幽蓝光芒,一道光柱直冲云霄,穿透了王宫的夜空。
天空中顿时乌云密布,雷声滚滚,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广场上每个人的脸庞。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些闪电在空中交织,化作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悬浮在王宫上方,仿佛在叩问在场每个人的良心。
“这……这是怎么回事?”贵族们脸色惨白,吓得连连后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