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核的余威渐渐消散,雾海恢复了往日的流动,彩色雾流围绕着双色交织的巨型梦泡缓缓旋转,如同朝圣般拱卫着这枚新生的核心。
梦泡的光膜上,淡蓝与暗紫的纹路如同活物般流转,时而交织成守护的符文,时而铺展成庭院的剪影,透着令人心安的稳固与磅礴的生命力。
李砚站在梦泡边缘,指尖轻抚光膜,冰凉的触感下是澎湃的能量涌动。
他能清晰感受到内部两股力量的和谐共振——传承梦核的温润如同春雨润田,本源梦核的厚重恰似山岳扎根,二者交织缠绕,化作绵延不绝的能量流,顺着指尖涌入他的体内,与自身淡蓝雾介完美契合,让他浑身都透着一股酣畅淋漓的通透感。
“该去看看,这融合后的新家园了。”
李砚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草木清香交织的气息,那是藏书阁的书香与庭院的自然气息相融的味道,沁人心脾。
他迈步踏入梦泡内部,光膜如同流水般从他身上划过,没有丝毫阻碍。
刚穿过光膜,眼前的景象便让他驻足失神——原本泾渭分明的藏书阁与庭院,此刻已彻底融为一体,没有丝毫拼接的痕迹,仿佛从诞生之初便共生共存。
青灰色的雾介院墙蜿蜒曲折,将藏书阁的主体建筑稳稳纳入其中。
院墙之上,暗紫色的雾介藤蔓与淡蓝色的雾介枝叶相互缠绕,开出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双色小花,花瓣上流转着微光,风吹过便簌簌作响,洒落漫天细碎的光屑。
朱红廊柱与藏书阁的木质架构衔接得严丝合缝,廊柱上的雕花与书架的纹饰一脉相承,都是兼具古朴与雅致的风格,仿佛出自同一匠人之手。
庭院的回廊沿着藏书阁的外墙延伸,廊下悬挂着淡蓝色的雾介宫灯,灯光柔和温暖,映照在两侧的古籍书架上,让泛黄的书页泛着温润的光泽。
回廊的地面由青石板铺就,石板缝隙中冒出淡淡的蓝紫色苔藓,踩上去松软而不滑腻,每一步落下,都能听到轻微的能量共鸣声,仿佛整个梦泡都在与他回应。
庭院中央的池塘不再是翻滚的意识碎片,而是化作了清澈见底的雾介湖水。
湖水呈现出淡淡的双色渐变,靠近藏书阁的一侧是淡蓝,靠近庭院阁楼的一侧是暗紫,中间交汇处流淌着金色的光带,那是本源梦核残留的清明之力与传承梦核的守护之力交融的痕迹。
水面倒映着亭台楼阁、书架典籍与天空的雾海流云,偶尔有金色的光点从水中跃出,如同跃动的星火,落在指尖冰凉而温润。
池塘边的假山由暗紫色雾介凝聚而成,造型奇峻,孔洞遍布。
假山之上爬满了淡蓝色的雾介藤蔓,藤蔓上点缀着晶莹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假山洞府内,隐约能看到几卷古籍整齐摆放,显然是融核时自动归位的珍贵典籍。
李砚缓步前行,沿着回廊穿过一片双色交织的竹林——竹子的主干是暗紫色,竹叶是淡蓝色,风吹过竹林,沙沙声与书页翻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宛如天籁。
他走到曾经的藏书阁核心区域,那座圆形石台依旧矗立,只是上面的传承梦核与庭院的本源梦核已然相融,化作一枚拳头大小的双色梦核。
新梦核一半是纯净的淡蓝,一半是深邃的暗紫,中间缠绕着三道金色的纹路,如同纽带般将二者牢牢绑定,散发着稳定而磅礴的能量,光是靠近,便能感受到一股滋养心神的力量。
新梦核周围,原本散落的典籍已全部重新归位,书架上的书籍不仅恢复了原貌,还多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古籍。
这些新增的古籍封皮由暗紫色雾介制成,上面用金色的纹路书写着古朴的书名,诸如《归园记》《执念化境录》《梦界复刻要诀》等,内容多是关于梦境复刻、执念掌控、雾介塑形的记载,显然是来自庭院梦泡的传承,填补了藏书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这些典籍……是那枚本源梦核的主人留下的?”
李砚伸手拿起一本名为《归园记》的古籍,指尖刚触碰到封皮,一股淡淡的执念气息便扑面而来。
这股执念不再是之前的偏执与疯狂,而是带着平和的追忆与释然,仿佛在向他诉说着一座庭院、一段过往、一份深埋心底的眷恋。
他轻轻翻开书页,雾介凝聚的纸张柔软而坚韧,上面用金色的字迹记录着庭院的建造历程:从选址、设计到一砖一瓦的搭建,再到庭院中每一株草木的栽种,都记载得详尽入微。
书中还夹杂着许多生活片段的描写,诸如“春和景明,坐于回廊,煮茶读书,听风穿竹”“秋雨绵绵,临池观鱼,执笔画荷,心境安然”,字里行间透着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与热爱,让李砚对那位留下执念的古人多了几分理解与共情。
“原来你只是想留住这份安宁。”
李砚低声自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能感受到,这位古人的执念在融核之后,终于摆脱了偏执的束缚,找到了新的归宿——不再是强行复刻现实的执念,而是在梦界中与藏书阁的守护执念共生,化作了永恒的安宁与追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