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的光芒彻底敛去,恢复了亘古的沉寂,仿佛刚才那映照三生、撼动灵魂的考验从未发生过。苏小小站在石前,略微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绪,感受着灵魂经历洗礼后的轻盈与坚定,随后毅然转身,目光投向了奈何桥头那座青石亭子。
亭子简朴无华,由几根青石柱支撑着灰瓦顶,四面通透,并无墙壁遮挡。亭内,一口硕大的、不知何种材质制成的黑锅架在石灶上,锅下燃烧着幽蓝色的、并无温度的火焰,锅内翻滚着浑浊的、散发着奇异气息的汤水。一个身形佝偻、穿着粗布麻衣、满头银丝的老妪,正背对着她,手持一柄长长的木勺,缓缓搅动着锅中的汤水。
那便是传说中的孟婆吗?
苏小小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考验而略显凌乱的衣衫和发丝,迈着沉稳的步伐,踏上了通往亭子的石阶。
当她踏入亭子的瞬间,仿佛穿过了一层无形的界限,外界的死寂与喧嚣瞬间被隔绝,亭内只剩下汤水翻滚的“咕嘟”声和那幽蓝火焰无声燃烧的静谧。
那佝偻的老妪似乎并未察觉她的到来,依旧不紧不慢地搅动着汤水,背影透着一种万古不变的沧桑。
苏小小没有贸然开口,她静静地站在亭口,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清越而诚恳:“晚辈苏小小,拜见孟婆神君。”
搅动汤水的动作微微一顿。老妪缓缓转过身来。
那是一张布满深深皱纹、写满了岁月痕迹的脸庞,但那双眼睛,却并不像寻常老者那般浑浊,反而清澈如同初生的婴儿,又深邃如同蕴含了星河流转、世事变迁。她的目光落在苏小小身上,平静无波,却仿佛能穿透皮囊,直视她灵魂最本质的模样。
“能走过三生石,来到老身这亭子前的生魂,不多。”孟婆的声音并不沙哑,反而带着一种奇特的平和与悠远,如同亘古流淌的忘川河水,“你身上,有熟悉的气息……秩序的白金,太阴的月华,还有……那老家伙的土腥味。”
她的话语平淡,却让苏小小心中剧震!孟婆竟然一眼就看穿了她力量的根源,甚至点出了她前世(月姮)与冯宇前世(秩序之主)的跟脚!
“神君明鉴。”苏小小不敢隐瞒,再次躬身,“晚辈冒昧闯府,实为救同伴冯宇而来。他乃地府在册判官,为阻冥域成型而魂体湮灭,幸留一丝秩序火种,如今复苏在即,需神君的原液净化魂种,涤荡湮灭之厄。恳请神君慈悲,赐下原液,晚辈感激不尽,愿付出任何代价!”
她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和盘托出,语气真挚,带着不惜一切的决心。
孟婆静静地听着,手中搅动汤水的动作并未停止,那清澈深邃的目光依旧落在苏小小身上,仿佛在审视,在衡量。
良久,她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和:“冯宇判官之功,老身知晓。秩序火种能留存至今,亦是造化。按地府旧例,有功之臣,确可酌情赐下原液,助其重归正轨。”
苏小小心中一喜,正要拜谢,却听孟婆话锋一转:
“然而,规矩是规矩,老身是老身。”
她放下手中的长柄木勺,那木勺落入锅中,竟未溅起半点汤水。“孟婆汤,洗去的是前尘记忆,斩断的是因果纠缠,让魂灵得以纯净,重入轮回。而原液,更是其中精华,蕴含轮回本源之力,非大功德、大毅力、大缘法者,不可承受,亦不可轻予。”
她看着苏小小,目光似乎穿透了她,看到了她灵魂深处与冯宇那坚韧的羁绊,看到了她为了复苏所做的一切努力,也看到了那潜藏在未来的、巨大的因果漩涡。
“你与他,因果纠缠太深,牵涉太大。这原液若给了你,便等于老身亲手介入了一段跨越前世今生、关乎三界未来的巨大因果之中。”孟婆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此中干系,非同小可。”
苏小小的心沉了下去。她听明白了孟婆的意思。并非不愿给,而是不能轻易给,因为这可能引发的后果,连执掌轮回的孟婆都需要慎重。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苏小小不甘心地追问,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历经千辛万苦,闯过九幽魔窟,渡过三生考验,难道最终要倒在这最后一步?
孟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从旁边一个不起眼的石柜中,取出了两个茶碗。那茶碗古朴,似陶非陶,似玉非玉。她又拿起一个更小的、散发着氤氲寒气的玉壶,从黑锅中,舀出了两碗汤。
但这汤,与锅中那浑浊的汤水截然不同。一碗清澈见底,如同山涧清泉,散发着淡淡的、令人心宁神安的气息;另一碗则呈现出混沌的色彩,内部仿佛有云雾流转,散发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意蕴。
“此二碗,皆出自老身这口锅,可称其为‘茶’。”孟婆将两碗茶放在亭中的石桌上,“一碗,可暂解你心中执念,忘却前尘烦恼,得享片刻安宁,亦可助你稳固魂识,疗愈暗伤。”
她指的是那碗清澈的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