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军中轮戍屯田。”他看向王麻子和赵铁柱,“传令各营,在不影响日常操练和战备值班的前提下,实行轮换制。
抽调部分兵力,由老兵带领,组成屯垦队,负责开垦军营附近、易于守卫的荒地!既是劳作,也可锻炼士卒吃苦耐劳之精神!农忙时节,甚至可暂停非必要操练,全员参与抢收抢种!”
王麻子和赵铁柱对视一眼,虽然觉得让士兵去种地有些“不务正业”,但见张三金态度坚决,且道理上也说得通,便齐声应道:“末将遵令!”
“其二,招募流民,以工代赈。”张三金看向苏文和郭奉,“立刻派出人手,在防线外围,尤其是南方混乱区域,散播消息:幽铁防线广开田亩,招募流民垦荒!
凡来投者,第一年,提供种子、农具,开垦出的土地,前三年赋税减半! 同时,以粮食支付工钱,吸引他们参与水利修缮、道路开通等公共工程!”
苏文眼中一亮:“将军此策大妙!既可解决劳力,又能吸纳人口,增强我防线潜力!晚生立刻草拟详细章程!”
郭奉也连连点头:“以工代赈,给予希望,远胜单纯施舍,可吸引真正愿意扎根之人!”
“其三,牲畜与肥料。”张三金继续部署,“赵铁柱,你的游骑军,日后巡弋,留意野外马群、羊群,或与关外部落尝试以粮食、盐茶交换幼畜。
同时,令各屯庄,必须修建粪池、沤肥坑,收集一切可用之肥。人畜粪便、草木灰、河泥,皆可积肥!此事,郭老你亲自督办,订立规矩,定期检查!”
赵铁柱和郭奉同时领命。
“其四,种子与选育。”他最后看向秦怀远和苏文,“秦先生,您是行家。这优选良种、扩大育种之事,就全权拜托您了!需要什么,尽管向苏文提。
苏文,你统筹所有收获的粮食和种子,建立严格的种子库,确保扩种所需。初期,不必追求一步到位,可划定核心区域,优先保证这些区域的种子供应和肥力,形成示范,再逐步推广。”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既展现了扩张的决心,又充分考虑并着手解决了面临的现实困难。将军事与民生结合,将外部招募与内部挖潜并重,展现出了高超的统筹能力。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幽铁防线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围绕着“扩大种植”这个核心目标,高效运转起来。
军营附近,出现了士兵们挥汗如雨、开垦荒地的身影。号子声与操练声此起彼伏,别有一番生机。
防线关卡处,设立了专门的流民登记点。听闻“给地、给种、赋税减半”的消息,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流民,如同看到了诺亚方舟,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赶来。
他们在指引下,走向规划好的垦荒区,领到珍贵的薯种或玉米粒,以及虽然粗糙却坚实的农具,眼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各屯庄、村落,在郭奉派出的吏员督促下,开始大规模修建沤肥设施,老人们带着孩童,在路边、沟渠边收集着一切可以肥田的东西。
秦怀远则带着几个精心挑选的学徒,整日泡在试验田和晒场,小心翼翼地筛选着最饱满的玉米粒,培育着最健壮的薯苗。
田野间,一幅前所未有的繁忙画卷铺展开来。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与汗水的咸味、牲畜的膻味、以及空气中始终弥漫的淡淡粮食芬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粗糙而充满生命力的味道。
张三金没有留在议事堂,他经常只带着几名亲随,深入到各个新开辟的垦荒点,或是流民安置区。
他会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看看墒情,会询问老农种植的困难,会看着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明亮的流民,微微点头。
在一次巡视中,他看到一个半大的孩子,正努力地用比他矮不了多少的锄头刨地,旁边是他的母亲,小心翼翼地将珍贵的薯种埋入土中。
张三金走过去,摸了摸孩子的头,对那妇人温言道:“好好种,只要肯下力气,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再也饿不着肚子。”
那妇人抬起头,看着这位传说中的张将军,如此平易近人,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只是不住地点头,哽咽着说不出话。
夕阳下,张三金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眼前这片被重新唤醒的土地。
新垦的田垄如同巨大的五线谱,延伸向远方,而忙碌的人们,则是这谱上跳动的音符,演奏着一曲生存与希望的宏大乐章。
“苏文,”他对身边的年轻人说道,“你看,这土地,这庄稼,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基。刀剑可以夺城,可以杀敌,但唯有这地里长出的粮食,才能让人心安定,才能让我们在这乱世,真正扎下根来。”
苏文深深点头:“将军深谋远虑。扩种之后,我防线根基将更加雄厚。假以时日,兵精粮足,进可争雄天下,退可保境安民。”
张三金的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北方,那里是胡人的草原,也投向南方混乱的中原。他知道,眼前的丰收与扩张,只是乱世中的一道微光。
喜欢穿越到古代当农民?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穿越到古代当农民?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