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今日确实很忙。
忙着备酒,忙着做菜。
昨日司空大人派人送来赏钱五万,封自己为尚书郎,林阳当时就懵了。
尚书台是协助皇帝处理天下文书,发布政令的中枢机构。
尚书郎一职,虽品秩不高,却是真正的天子近臣,是无数寒门士子削尖了脑袋都想钻进去的要职。
从一个临时部门的“主事”,一跃成为中枢的“尚书郎”,这步子,迈得不可谓不大。
“便宜行事,可不朝”,这七个字更是点睛之笔。
意思就是,官你当着,俸禄你领着,但活儿你可以不干,班你也可以不上。
这不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带薪躺平”岗位吗?
当时林阳就觉得,曹老板这个人,是真的懂我啊!
他不由的在心中暗自给这位未曾谋面的顶头上司点了个赞。
不过,那送赏的官吏刚走,又来一人送来孟良的拜帖。
孟良消息灵通,帖中写明:林阳受了封赏,名声大振,孟郭二人欲登门拜访,以示道贺。
时间嘛,就是中午之前。
仔细咂摸,感觉两人有骗吃骗喝的嫌疑。
不过这两个福星,又算的上是聊得来的朋友要来,林阳自然是不会拒绝。
这二人这次搞的十分正式,让林阳不得不也端正起来。
于是,便有了此刻这一番忙活。
一盘是红白相间的“蒜泥白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煮得恰到好处,切成薄片,码放整齐,上面浇着一层用新制的酱油、蒜蓉、粗糖和茱萸末调成的酱汁,引人食指大动。
还有一盘,则是金黄酥脆的“椒盐鹿肉排”,用花椒和新磨的粗盐腌制过的鹿排,裹上一层薄薄的蛋液和黍米粉,炸至外酥里嫩,香气霸道。
据说这新鲜的鹿肉排,还是达官贵人们围猎打来送给司空的,只不过司空赏赐给了帐下官员,还着人给林阳送了一点来。
还有一盘是碧绿青翠的“开水青菜”,汤色清澈见底,几片菜叶如翡翠般悬浮其中,看似寡淡,一股极致的鲜香却直往鼻子里钻。
这道菜,林阳用鸡、鸭以及自制的熏肉等物,吊了足足一个上午的高汤,又反复撇去浮油,才得了这么一锅清亮如水的“开水”。
还有一坛酒,是他用系统奖励的“美食专家”技能,结合这个时代的谷物和果子,耗费了两个多月的光景,才精心酿造出来的。
今日,正好用它来招待贵客。
临近晌午,曹操和郭嘉的身影,准时出现在了院门口。
“澹之,恭喜恭喜啊!”曹操人未至,爽朗的笑声便先传了进来,“年纪轻轻,便已是尚书郎,前途不可限量!”
他今日依旧是一身寻常的青色深衣,但眉宇间的疲惫之色,却比上次见面时浓重了不少。
说话间,还略微带着几分不自然。
“子德兄说笑了。”林阳笑着迎了上去,“不过是些虚名罢了,哪比得上在自家院里喝杯小酒来得实在。二位来得正好,我新琢磨了几个下酒的小菜,快请入座。”
石桌上,早已摆好了几碟精致的菜肴。
曹操和郭嘉二人,何曾见过这等烹饪之法?
一时间,竟是看得有些发愣。
“来,尝尝我亲手酿的薄酒。”林阳提起酒坛,为二人面前的陶杯斟满。
东汉时期,因没有蒸馏工艺,酒液大部分都是简单发酵制作,类似米酒,十分浑浊。
即便贵族和祭祀时用的清酒,也只是多番过滤,度数并不高。
但林阳这酒液一出坛口,却如琥珀色。
特别是一股混合着果香与谷物发酵的复合香气,便瞬间占据了曹郭二人的鼻腔。
这香气,清冽纯净,沁人心脾。
曹操头风未愈,本欲推脱,但闻到这味道,却是觉得因军务而紧绷的神经,都为之一松。
他那因头风而隐隐作痛的额角,似乎都舒缓了不少。
接过杯子,一个没忍住,把酒液送入口中。
没有想象中的辛辣,而是一种极致的醇厚与顺滑,如同一匹最上等的丝绸,从舌尖滑入喉咙。
酒液入腹,一股暖意缓缓升起,不燥不烈,恰到好处。
“好酒!”曹操忍不住脱口赞道,眼中满是惊艳。
“澹之,你这酒,当真是人间绝品!”郭嘉也是一脸的陶醉,他放下了自己从不离身的酒葫芦,郑重地端起了面前的酒杯。
“哈哈哈,喜欢便多喝几杯。奉廉兄灌满你的葫芦也未尝不可。”林阳心情大好,举杯示意,“来,尝尝这菜。”
三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
曹操只觉得,一踏进这个院子,一闻到这酒菜的香气,自己身上那股挥之不去的疲惫与烦躁,便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头风带来的阵痛,竟也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曹操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他端着酒杯,看着杯中清澈的酒液,忽然幽幽地叹了口气。
“唉……”
这一声叹息,与这院中的安逸氛围,显得格格不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