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中军大帐。
和老将军赵云的狂喜不同,丞相的心中是忐忑的。
既有对张合大军的遥望,又有对陛下亲临的思虑。
诸葛亮一袭素色鹤氅,手持羽扇,静立于沙盘前。
他的目光深邃,在代表着北伐大军进军路线的红色小旗上缓缓扫过,最终,落在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了半生的地名——长安。
一切,都在按照他筹谋了数年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而,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烦躁,仿佛平静的湖面下,正有暗流在悄然涌动。
这股烦躁,源自三日前那四封联袂而至的成都急报。
那个他看着长大的少年天子,竟以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向他,向整个大汉朝堂,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丞相。”帐外传来亲兵的通报声,“斥候营有紧急军情禀报。”
“宣。”诸葛亮收回思绪,声音平稳。
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快步入帐,单膝跪地,声线因急速奔驰而略带喘息:“启禀丞相!我军沿蜀道南下的斥候传回密报,盘踞于剑门关以南秋风坡一带的邓贤匪军,已于今日……被尽数剿灭!如今,自梓潼至剑门关的蜀道,已然畅通无阻!”
什么?!
诸葛亮执扇的手指,微微一顿。
邓贤此人,他有所耳闻。
乃刘璋旧部,心怀怨望,啸聚山林,麾下皆是亡命之徒,又得黑风岭天险为依仗,极为棘手。即便他亲自领兵,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其扫平,也绝非易事。
他原以为,陛下此行最大的凶险,便在于此。因此,他才会一反常态,在收到那封看似荒唐的亲笔信后,依旧出于万全考虑,密令赵统率白毦精兵南下接应。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都感到棘手的麻烦,竟被陛下自行解决了?
是谁动的手?吴懿吗?他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敢在没有自己将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兵?
就在诸葛亮心中惊疑不定之际,帐外再次传来急促的通报声,这一次,声音里带着一丝难掩的激动。
“报——!剑门关都督吴懿将军,八百里加急军报!”
来了!
诸葛亮心中一凛,沉声道:“呈上来!”
一名信使高举着火漆密封的竹筒,疾步入内,双手奉上。
诸葛亮接过竹筒,指尖稍一用力,便捏开了封口的火漆。他抽出里面的绢帛,缓缓展开。
绢帛上的字迹,笔力遒劲,正是吴懿的亲笔。
然而,只看了第一眼,诸葛亮那古井无波的瞳孔,便骤然收缩!
“……臣于剑门关恭迎圣驾,方知陛下行‘金蝉脱壳’之计,以身为饵,诱邓贤主力于秋风坡。臣不敢耽搁,即刻尽起关内五千精锐,与充作诱饵之梓潼太守张翼所部,前后夹击,终将邓贤贼寇一网打尽……”
金蝉脱壳?以身为饵?!
诸葛亮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他几乎能想象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以千乘之尊,行此兵行险着之事!这需要何等的胆魄与决断!
他继续往下看,越看,心头的惊骇便越是翻江倒海。
信中,吴懿以一个沙场宿将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整个计策的全过程。
从天子车驾如何大张旗鼓地吸引匪寇注意,到陛下本人如何化身商贾,于数十名虎步营卫士的护卫下,从小路悄然穿行。
每一步的算计,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堪称天衣无缝,将人心与地利利用到了极致!
这……这哪里还是那个只知在宫中斗鸡走狗的少年天子?
这分明就是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帅才!
那以自身为棋子,撬动整个战局的大胆布局,那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的奇诡思路……恍惚间,诸葛亮仿佛看到了另一道身影。
一道英年早逝,让他每每午夜梦回,都扼腕痛惜的身影。
凤雏,庞士元!
“丞相!”
又一声急报,将诸葛亮从失神中唤醒。
“梓潼太守张翼,请罪折子到!”
诸葛亮眉峰一挑,接过第二封军报。
张翼的折子,写得声泪俱下,通篇都是请罪之言。他详细汇报了自己是如何“愚钝无能,曲解圣意”,为了拍马屁而“强征百姓迎驾”,又是如何被天子雷霆震怒,当众斥责。
然而,当诸葛亮看到信的后半段时,他的目光再次凝固了。
“……陛下圣明,虽降罪于臣,却心怀万民。为弥补被耽误之农时,陛下当众传旨,免除梓潼全郡今年三成赋税!此旨一下,城外数万百姓感念天恩,山呼万岁,其声震天……”
“强征百姓迎驾”的酷吏之举,与“免税三成”的仁德之政,形成了何其鲜明,又何其讽刺的对比!
这一番操作,先是立威,震慑了地方官吏,而后又施恩,将本是太守的过错,化作了自己的恩德,轻而易举地收获了数万民心!
好一招帝王心术!
诸葛亮缓缓将绢帛放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