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王正月,公即位。”
聊聊几字,只看字面之意,仅仅是记载鲁桓公即位。然而玄机则藏于阐释《春秋》笔法下的“微言大义”。
考的是学子对君位传承的理解。看学子对正统性、合法性以及对其蕴含的君臣纲常的理解。
简单,丁陌只不过思索片刻,便理清思路。
不就是想听好话嘛,不就是“政治正确”嘛,好说……丁陌直接把核心思想引申至更宏大的“尊王”与“正名”上。
破题直言:
“《春秋》有书‘王正月,公即位’,非仅纪时叙事,乃尊王权、定名分、正纲常之始也。”
承题部分丁陌则引用了《顾氏春秋正义》中,关于“桓宣之弑”的隐晦记载与评论。
妙笔点破君位若非正道所承,则《春秋》必以曲笔暗讽。
更进言,本朝太祖即位便是“天命所归,万民景从”,从合法性上论证“正名”对于江山稳固、避免内乱的重要性。
起讲、入手,层层推进,将“王正月”象征的天命所归,“公即位”代表的诸侯权责,这与那个时代的儒家思想一般无二。
在套用其理论,把其间蕴含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剖析得淋漓尽致。
完成经义,接下来是帖经与墨义,这是为了考察学子对典籍的记忆与对注释的精确理解。
别人或许觉得挺难的,毕竟那么多本书,若是想都背诵下来,耗时费力。
而这对丁陌而言,则是送分题,只花费两天时间而已,很难嘛……
喜欢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