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讲讲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与病症的关系。”岐伯继续说道,“寸口脉象应指而短,主头痛。这是因为寸口脉反映了人体上部的气血情况,当脉象短而不能充盈时,说明头部气血不畅,容易引发头痛。寸口脉应指而长,主足胫痛。脉象长表示气血在脉道中运行的路径变长,可能会在下肢的足胫部位出现气血阻滞,从而导致疼痛。”
“寸口应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岐伯解释道,“这种脉象表明气血向上冲逆,在肩部和背部的经络中出现阻滞,气血不通则痛,所以会出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硬,主病在内。沉脉表示病邪在里,坚硬则说明病邪较为强盛,病邪深入体内,影响脏腑功能。寸口脉浮而盛大,主病在外。浮脉表示病邪在表,盛大则说明病邪在体表较为亢盛,多为外感邪气所致。”
“寸口脉沉而留,主寒热、疝少腹痔痛。”岐伯接着说,“沉脉主里,留表示气血留滞不畅,里有气血阻滞,就容易出现寒热往来的症状,同时还可能引发疝气、少腹疼痛以及痔疮疼痛等。寸口脉沉为气郁,主胁下有积病,或腹中有横积而疼痛。沉脉表示气机不畅,气郁于内,容易在胁下或腹部形成积聚,导致疼痛。寸口脉沉而急数,主病寒热。沉脉主里,急数表示体内有热,里热与气血相互搏结,就会出现寒热症状。脉盛大滑而长,主病在外。盛大滑长的脉象表明气血在体表运行较为旺盛,多为外感邪气,病邪在表。寸口脉小实而坚,主病在内。小实而坚的脉象说明体内气血阻滞,病邪在里,且较为坚实。”
“寸口脉小弱而涩,是为久病。”岐伯说,“小弱表示气血不足,涩脉表示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长期不足且运行不畅,说明病情迁延已久。寸口脉来滑利浮而疾数,是为新病。滑利浮而疾数的脉象表明气血运行较为流畅,但过于急促,这是外感邪气刚刚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的表现,所以多为新病。寸口脉来紧急,主疝瘕少腹疼痛。紧急的脉象表示气血拘急,多是由于寒邪凝滞或气滞血瘀,导致少腹部位出现疝气、瘕聚等病症,引起疼痛。寸口脉来滑利,主病风。风邪善行而数变,脉象滑利表示气血运行较为流畅,但又有变动不居的特点,符合风邪的特性。寸口脉来涩滞,主痹证。痹证多因风寒湿等邪气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以脉象涩滞。寸口脉来缓而滑利,为脾胃有热,主病热中。缓脉表示胃气正常,但滑利说明体内有热,脾胃有热,就会出现热中病症,如口渴、消谷善饥等。”
紫萱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心中对脉理与病症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恭敬地说:“先生的讲解深入浅出,让弟子对脉理和病症有了全新的理解。弟子定当牢记这些知识,在今后的医道修行中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医术。”
岐伯微笑着点头:“紫萱,医道是一门需要不断钻研和实践的学问,每一次对脉理的深入理解,都是对生命奥秘的一次探索。希望你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患者解除病痛,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医。”
紫萱望着岐伯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医道之路的憧憬和坚定。她再次翻开《黄帝内经》,沉浸在中医的博大精深之中,继续探寻着医道的无穷奥秘,决心用自己的所学,为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