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贮藏胆汁,助于消化。”岐伯解释道,“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贮存于胆,在进食时,胆汁排泄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胆又主决断,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若胆气虚弱,就会出现胆怯、易惊、犹豫不决等症状;若胆汁排泄不畅,就会出现胁痛、黄疸等症状。”
“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岐伯目光温和,“对于女性来说,女子胞是至关重要的生殖器官。其功能正常,月经才能按时而至,孕育胎儿才有可能。女子胞的功能与肾、肝、脾等脏腑密切相关,若这些脏腑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问题。”
传化之腑:生命的运化通道
紫萱轻轻点头,心中对奇恒之腑有了清晰的认识。她接着问道:“先生,那传化之腑又在人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岐伯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仿佛在洞察人体的运化之道:“传化之腑,即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它们主要负责将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将糟粕排出体外,是人体生命的运化通道。”
“胃,主受纳和腐熟食物。”岐伯神色平静,缓缓说道,“它就像一个容纳食物的容器,接受经口摄入的食物,并对其进行初步消化,将食物变成食糜,为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做好准备。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若胃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疼痛、呕吐等症状。”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岐伯继续说道,“它承接胃传来的食糜,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将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吸收,转化为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将食物中的糟粕部分下传至大肠。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有效地吸收营养,排泄糟粕;若小肠功能失调,就会出现腹泻、便溏、消化不良等症状。”
“大肠,主传导糟粕。”岐伯的声音沉稳有力,“它承接小肠传来的糟粕,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将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人体才能保持大便通畅;若大肠传导失常,就会出现便秘、泄泻等症状。”
“膀胱,主贮存和排泄尿液。”岐伯神色庄重,“人体代谢产生的尿液,先贮存于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尿意,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膀胱的开合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正常排泄尿液;若膀胱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症状。”
“三焦,是人体元气运行的通道和水液代谢的通道。”岐伯目光坚定,“它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如雾,主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像雾露一样滋润全身;中焦如沤,主腐熟水谷,运化水液,像沤渍食物一样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下焦如渎,主排泄糟粕和尿液,像沟渠一样将人体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三焦的功能正常,人体的元气才能通畅运行,水液代谢才能正常进行;若三焦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气机不畅、水液停滞等症状。”
胃气:后天之本的关键力量
紫萱若有所思,心中对脏腑的理解更加深入。她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先生,常听人说胃气的重要性,这胃气究竟为何如此关键呢?”
岐伯神色凝重,缓缓说道:“紫萱,胃气乃后天之本的关键力量。胃为水谷之海,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充足,则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能够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脏腑组织。人体的气血生化有源,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从脉象上看,”岐伯接着说,“有胃气的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这表明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足,人体健康。若脉象失去胃气,变得急促、弦硬或微弱无力,就说明脾胃功能受损,气血不足,人体可能出现疾病。”
“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胃气的盛衰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岐伯目光坚定,“若患者胃气尚存,即使病情较重,也有治愈的希望;若胃气衰败,即使病情较轻,也可能预后不良。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医生往往会注重顾护胃气,采用温和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使用苦寒、攻下之品,以免损伤胃气。”
“比如,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患者,”岐伯举例说明,“在用药时,我们会适当加入一些健脾和胃的药物,如白术、茯苓、陈皮等,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在饮食上,也会建议患者食用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山药、红枣等,以滋养胃气。”
不治之人:医道的无奈与警示
紫萱轻轻点头,心中对胃气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她接着问道:“先生,那《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不治之人,又该如何理解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