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应于脉,心主血脉,心脏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一刻不停地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濡养全身。”岐伯接着说,“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脉象和缓有力,就像奔腾不息的江河,水流顺畅。面色红润,肢体也能得到充足的血液滋养,活动自如。若心气不足,血脉瘀滞,脉象就会变得细弱、结代,面色苍白或青紫,肢体也会因供血不足而感到麻木、冰冷。”
“青色应于筋,肝主筋,肝血充足则筋脉得到濡养,关节活动自如,肢体运动灵活,就像机器的零件得到了良好的润滑,运转顺畅。”岐伯继续阐释,“若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就会出现肢体麻木、抽筋、屈伸不利等症状,仿佛机器缺少了润滑油,运转艰难。老年人常常会出现抽筋的情况,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血逐渐亏虚,筋脉得不到充分的滋养。”
紫萱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岐伯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解答完毕后,岐伯接着讲解:“黄色应于肉,脾主肌肉,脾脏运化水谷精微,为肌肉提供营养,如同给庄稼施肥浇水。脾气健旺,肌肉丰满壮实,人也精力充沛,能够从事各种体力活动。若脾胃虚弱,肌肉就会萎缩、无力,人也会变得慵懒、疲倦,不愿动弹,就像庄稼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变得枯黄瘦弱。”
“黑色应于骨,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骨髓得以滋养,骨骼坚固有力,就像高楼大厦有了坚实的地基。”岐伯总结道,“老年人肾精渐亏,骨骼脆弱,容易骨折,便是此理。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肾精来促进骨骼的发育,若肾精不足,就可能影响身高的增长,骨骼也会相对脆弱。”
紫萱心中豁然开朗,但求知的欲望让她又问道:“先生,那脉、髓、筋、骨、血、气之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岐伯目光深邃,望向远方的山峦,缓缓说道:“诸脉皆属于目,眼睛能视物清晰,依赖于全身脉络输送气血的滋养。目为肝之窍,而肝又藏血,所以血脉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眼睛的功能。当人用眼过度,比如长时间阅读、看书写字,会感觉眼睛干涩、疲劳,这就是因为血脉的气血供应相对不足,无法充分濡养眼睛。若血脉通畅,气血充足,眼睛便明亮有神,能够看清远处和近处的事物。”
“诸髓都属于脑,肾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脑,脑为髓海。”岐伯接着说,“肾精充足,髓海得养,人就思维敏捷、记忆力好,能够轻松地学习新知识,记住重要的信息。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就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越来越差,甚至出现痴呆的症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肾精逐渐亏虚,髓海得不到充分的滋养。”
“诸筋都属于骨节,筋附着于骨节,起到连接和约束骨骼的作用,如同绳索捆绑着木筏,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岐伯继续阐释,“肝主筋,肝血充足,筋肉强健,才能维持骨节的正常活动,让人能够自由地行走、奔跑、跳跃。若肝血不足,筋肉无力,骨节的活动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出现关节疼痛、变形等问题。”
紫萱认真聆听,努力理解其中的奥秘,手中还不时比划着,试图通过形象的方式加深记忆。岐伯稍作停顿,又说道:“诸血都属于心,心主血脉,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周流全身,濡养脏腑组织,如同河流灌溉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心血充足,面色红润,神志清晰,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能正常运转。若心血亏虚,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等症状,身体也会因为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而变得虚弱。”
“诸气都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调节全身气机,宛如一个巨大的空气交换站。”岐伯总结道,“肺气充足,呼吸顺畅,气的升降出入正常,人体各项生理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当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这是身体为了获取更多的清气,排出浊气,维持气机的平衡。若肺气虚弱,呼吸就会变得短促、微弱,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身体的各项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岐伯补充道,“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养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这就好比给各个器官补充能量,让它们能够正常发挥功能。”
紫萱追问道:“先生,若气血运行出现异常,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呢?”岐伯神色凝重,说道:“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就像被绳索紧紧捆绑,无法自由活动。这是因为风邪入侵,阻碍了气血在肌肤之间的流通,导致局部的气血不畅。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血液流动缓慢,就像河道中的水流受阻,形成漩涡,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皮肤颜色也可能发生改变。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是因为气血无法正常温煦下肢,就像冬天没有暖气,双脚会变得冰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运行的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
“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俞穴数目。”岐伯接着说,“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卫气就像人体的卫士,在这些地方巡逻,抵御邪气的入侵。当邪气侵入时,卫气会与之抗争。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比如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穴位,能够调节卫气的运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紫萱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将岐伯的每一句话都铭记于心。她起身,恭敬地向岐伯行礼,说道:“先生,今日承蒙您的悉心教导,弟子对医理的理解又深入了许多。弟子定当勤奋钻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治病救人之中。”
岐伯微笑着点头,说道:“紫萱,医道漫长,需你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希望你能将所学融会贯通,成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大医,为百姓解除病痛。”
紫萱目送岐伯离去,重新坐回溪边,翻开《黄帝内经》,继续沉浸在医理的海洋中。在静虚谷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她在岐伯的教导下,不断攀登中医的高峰,向着成为一代名医的目标稳步迈进。而她与岐伯之间的传承故事,也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激励着后世无数医家不断追寻医道的真谛 。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