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萱感慨道:“先生,原来五脏制约关系如此紧密。那这与五味有何具体联系?”
岐伯缓缓说道:“先说酸,酸入肝。适量酸味食物可滋养肝脏,如青梅,能养肝血、柔肝筋。但酸味太过,会伤脾。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过旺,受酸味滋养过度,会过度克制脾土,致脾胃功能受损,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所以,饮食中可适当摄入酸味养肝,但不可过量。”
紫萱听得入神,问道:“先生,那苦与五脏关系如何?”岐伯捋须道:“苦入心。苦味能清热泻火、养心安神。莲子心极苦,可清心火,对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心火上炎之症有调理作用。但苦味食物食用过多,会损伤肺气。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过苦使心火过旺,克制肺金,导致肺气受损,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有些人口味重,长期大量吃苦味食物,易引发肺部不适。”
紫萱皱眉思索,说道:“先生,如此看来,五味与五脏制约,如同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影响。那甘味呢?”岐伯微笑道:“紫萱能举一反三,甚是聪慧。甘入脾,甘甜之味可补养脾胃。红枣性甘味甜,能健脾益胃,对脾胃虚弱者有调养功效。但甘味过度,易伤肾。脾属土,肾属水,土克水。过量甘味使脾土之气过盛,克制肾水,可能导致腰膝酸软、耳鸣等肾虚症状。生活中,有些人偏爱甜食,长期过量食用,肾脏负担就会加重。”
“原来如此,学问深奥。那辛味与咸味呢?”紫萱追问道。岐伯点头继续:“辛入肺,辛味食物能发散风寒、行气行血。生姜味辛,受寒时喝碗生姜汤,可驱散寒邪。但辛味太过则伤肝。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过多食用辛辣食物,肺气过旺,克制肝木,可能引发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等肝气不舒症状。不少人吃辣后会感觉情绪烦躁,眼睛不适,便是这个原因。”
“至于咸,咸入肾。咸味可软坚散结、润下通便。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味咸,对肾脏有滋养作用。但咸味摄入过多,会损伤心脏。肾属水,心属火,水克火。过咸使肾水过旺,克制心火,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脏不适症状。北方部分地区居民口味偏咸,心脏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饮食中盐分摄入过多不无关系。”
紫萱若有所思,说道:“先生,看来日常饮食需合理搭配五味,不可偏嗜,才能维持五脏平衡健康。”岐伯欣慰道:“正是。人体是有机整体,五脏相互依存、制约。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古人长期观察、实践总结的宝贵经验。合理运用五味,既能滋养五脏,疾病发生时,还能通过饮食调理辅助治疗。”
紫萱想起之前救治的村民,问道:“先生,之前救治的那位肝气郁结、胁肋胀痛的村民,饮食上能否用酸味食物调理?”岐伯摇头:“不可。那村民虽肝气郁结,但脾胃本就虚弱,若再用酸味食物,虽能暂时舒缓肝气,却会进一步损伤脾胃。此时应先健脾养胃,再疏肝理气。可适当食用甘味食物,如山药、小米等,待脾胃功能恢复,再用少量疏肝理气之品,如陈皮、玫瑰花等,以达标本兼治之效。”
紫萱恍然大悟:“弟子明白,治病需综合考虑患者整体情况。”岐伯又道:“不仅如此,不同季节,人体五脏气血会变化,五味摄入也应调整。春季阳气升发,肝气旺盛,应少吃酸味食物,以防肝气过旺,可适当多吃甜味食物养脾。夏季心火当令,可适当食用苦味食物清心火,但不可过量,以免损伤肺气。秋季肺金当旺,应少吃辛辣食物,以防伤肝,可多吃酸味食物收敛肺气。冬季肾水当旺,可适当食用咸味食物滋养肾脏,但不可过量,以免克制心火。”
紫萱一脸肃穆地站在那里,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先生的每一句话,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她那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先生,将他所说的每一个要点都深深地印刻在了脑海之中。待先生话音落下,紫萱恭恭敬敬地开口说道:“先生所言极是,这《素问·五脏生成篇》实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啊!弟子一定不辜负先生的教诲,定会深入钻研其中的奥妙,并努力将其运用到日后的行医实践当中去。”
岐伯听了紫萱这番话,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对紫萱态度的认可。接着,岐伯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不错,孩子。这《黄帝内经》乃是医学之瑰宝,其中的精妙之处不胜枚举呀!就拿这五脏与五味的关系来说吧,它可不单单只是涉及到日常的饮食调理那么简单哦。在我们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同样需要充分考虑到五脏的虚实状况以及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呢。因为不同的药物也是有着各自独特的五味属性的哟。所以说,只有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者啊!”
紫萱好奇问道:“先生,药物五味与五脏关系,和饮食五味相同吗?”岐伯解释:“道理相通,但药物作用更直接强烈。肝脏出现实证,如肝火上炎时,可用苦味药物清泻肝火,像龙胆草,味苦性寒,能直折肝火。但使用时,要考虑药物偏性对其他脏腑的影响。若患者脾胃虚弱,使用苦寒药物时,需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的药物,以防苦寒伤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