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角那声微弱的铜铃脆响,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道观紧张的氛围中漾开一圈涟漪后,并未立刻引来预想中的惊涛骇浪。
阿明如同黑夜中的狸猫,悄无声息地潜行过去探查。片刻后他返回,面色凝重地对守在院中的杨帆和陈雪摇了摇头。
“没有发现人影,也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阿明低声道,目光锐利地扫过围墙外的黑暗,“要么是山间的野猫鼠兔无意触碰,要么……就是对方极其谨慎,仅仅是一次试探,触之即走。”
杨帆闻言,眼神微凝。他增强的感知覆盖过去,确实未能捕捉到任何残留的、属于人类的恶意气息或异常能量波动。但这并未让他放松,反而更加警惕。幽冥会的手段诡谲难测,这种如同毒蛇般隐在暗处、偶尔吐信试探的行径,更让人心生寒意。
“加强警戒,轮流值守。小雪,你去休息,后半夜替换阿明。”杨帆迅速做出安排,语气沉稳,“对方越是谨慎,说明所图越大,我们越不能自乱阵脚。”
陈雪和阿明点头应下。他们深知,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恐慌和疲惫是最大的敌人。保存体力,维持状态,才是应对未知危机的根本。
待陈雪去休息,阿明再次隐入黑暗值守后,杨帆却没有回到静室。他站在院中,目光落在了那座布置在院落中央,由几块品质普通的玉石和刻画了基础符文的石块构成的“聚灵阵”上。
这座阵法,是他修为尽废后,为了尽可能汇聚稀薄天地灵气、辅助自身恢复而设。之前,他只能依据《宅经》、《五行精纪》中的固定法门进行布置,效果聊胜于无。但如今,情况不同了。
神识的初步萌芽,让他对环境中“气”的流动,有了远超从前的精微体会。他能够“感觉”到,这座看似运转正常的阵法,在引动和汇聚灵气时,其实存在着许多细微的、不和谐的“滞涩”与“逸散”。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虽然还能工作,但齿轮啮合不够精准,能量损耗严重。
“或许……可以优化。”杨帆心中一动。
强敌环伺,任何一丝力量的提升都至关重要。聚灵阵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他能更快地恢复精神,那缕先天一炁的壮大或许也能加速几分。
他走到阵法边缘,俯下身,伸出右手食指,轻轻点在一块作为阵基的淡青色玉石上。闭上双眼,全部心神都沉浸于指尖传来的触感,以及通过增强感知“看到”的、以这块玉石为中心荡漾开的微弱气场。
玉石内部蕴含的天然灵气,与阵法符线引导而来的天地灵气在此交汇、旋转,形成一个微小的能量涡旋。但在杨帆的感知中,这个涡旋并不圆融,边缘处有细微的毛刺感,能量的流转也并非完全顺畅,有一小部分灵气在交汇的瞬间,似乎因为频率的细微偏差而被弹开,逸散到了空气中。
“角度偏了半度,与东北位‘生门’的呼应不够精准……”杨帆喃喃自语。他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抵住玉石边缘,屏住呼吸,以堪比微雕的精度,将其向左转动了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角度。
嗡……
一声极其轻微、只有在他感知中才能“听”到的震鸣响起。那块玉石周围的能量涡旋仿佛被无形的手扶正了一般,瞬间变得圆融流畅了许多,逸散的灵气明显减少。
有效!
杨帆精神一振,继续如法炮制。他像一位调试最精密仪器的工程师,又如同一位为病人疏通细微经络的医者,在一块块阵基之间移动。时而轻触符石,感受其符文与天地之气交互时产生的波动,用随身携带的小锉刀极其轻微地修正某个符文的笔画深浅;时而调整玉石之间的间距,哪怕只是移动一厘一毫,使得整个阵法的能量网络更加协调。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他必须保持感知的全开,捕捉那些细微至极的变化,同时还要在脑海中飞速计算着调整后对整个阵法气场可能产生的影响。汗水再次从他的鬓角渗出,但他的眼神却专注而明亮。
当东方的天际泛起鱼肚白时,整个聚灵阵的微调工作终于完成。从外表看,阵法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杨帆的感知里,这座阵法已经“脱胎换骨”。原本有些松散、迟滞的能量场,此刻变得紧密而活跃,如同一条被疏通的溪流,更加高效地牵引着周围稀薄的天地灵气,向阵眼中心汇聚。整体效率,提升了大约半成。
半成,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在这灵气枯竭的末法时代,在这争分夺秒的危急关头,任何一点提升,都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能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一丝微光。
“杨大哥,你一夜没睡?”陈雪的声音带着担忧从身后传来。她已起身,准备替换值守了一夜的阿明。
杨帆直起身,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脸上却带着一丝满足:“无妨,略有收获。”
他示意陈雪感受一下。陈雪虽无法像他那般清晰感知气场变化,但站在院中,也确实觉得空气似乎更加清新,呼吸间肺腑都舒泰了几分,不由啧啧称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