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府之内,灵气氤氲。杨凡静坐于专门开辟出的制符静室中,面前玉案之上,整齐摆放着诸多制符器具:数支以不同妖兽毛发制成的符笔,几方盛放灵墨的玉砚,以及一叠叠裁剪好的、散发着微弱灵光的空白符纸。这些材料,大多是他此前在黑河坊及沿途零星购置积累,品质参差不齐,但用于练习已然足够。
他并未急于动笔,而是先将心神沉入那枚记载着《低阶符箓制法精要》的黑铁片传承之中。此前他修为不足,精力主要放在清洁符、火弹符、土甲符等一阶下品符箓上,对于其中记载的几种一阶中品符箓,只是略有涉猎,并未深入钻研。
如今他修为已达练气九层,神识壮大,对灵力的掌控更是今非昔比,已然具备了尝试炼制更高阶符箓的基础。
他的目标,是两种一阶中品符箓:“金刚符”与“流沙符”。
金刚符,激发后可在体表形成一层坚逾精钢的护体金光,防御力远胜土甲符,足以抵挡练气后期修士的全力一击。流沙符则偏向控制,能瞬间使小范围地面化为流沙陷阱,困敌于无形。
这两种符箓的炼制难度,远非火弹符可比。符文结构复杂了数倍不止,对灵力的持续输出、精细控制,以及符笔走势的稳定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炼制中品符箓,已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灵力硬灌,需要引动一丝天地间的灵力气息,封入符纸之中,方能成就其威能。
他先取出炼制金刚符的材料:以金背妖狼颈毛制成的“金狼毫”符笔,调和了金鳞粉、固灵液的淡金色灵墨,以及承附性较好的“韧皮符纸”。
凝神静气,调整呼吸至若有若无之境。他提起金狼毫,饱蘸灵墨,笔尖微颤,散发出锐利之气。落笔的瞬间,神识高度集中,体内精纯的灵力透过笔尖,均匀而稳定地注入符纸,勾勒出金刚符繁复符文的第一笔。
笔走龙蛇,灵光流转。初始尚算顺利,但到了符文结构最为复杂的枢纽之处,需要同时维持三股不同属性的灵力丝线交织缠绕,并引动一丝庚金之气汇入。杨凡心神微微一滞,笔下灵光顿时紊乱。
“噗”的一声轻响,符纸上灵光溃散,原本已成大半的符文结构瞬间崩塌,符纸也自燃起来,化为一小撮灰烬。
第一次尝试,失败。
杨凡面色不变,对此早有预料。他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反复回放刚才失败的过程,推演灵力的细微变化与符文结构的关联。半晌后,他再次提笔。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在即将完成的最后关头,因引动的庚金之气过于凌厉,超出了韧皮符纸的承受极限,符纸撕裂。
第四次,灵力输出后劲不足,符文结构未能彻底闭合,灵性未生。
短短两个时辰,他便耗去了十份材料,无一成功。地上多了一小堆符纸灰烬和废符。
杨凡停下笔,揉了揉微微刺痛的眉心。连续的高强度失败,对心神消耗不小。他没有急躁,反而更加沉静。失败是预料中事,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金刚符的炼制难点有了更深的体会。
他不再盲目尝试,而是拿起那枚记载《基础阵法图解》的第二块黑铁片。符道与阵道,在某些方面颇有相通之处,皆是对灵力轨迹与天地法则的运用。他试图从阵道的角度,来理解金刚符那复杂符文结构中蕴含的“固”、“御”、“锐”等真意。
“此处枢纽,如同阵法中的‘三才聚合’之点,需平衡三者,而非强行糅合……”
“引动庚金之气,或可借鉴‘金锁阵’中引导金行灵力的方式,以神念为引,徐徐图之,而非蛮横摄取……”
心中渐渐明悟。他再次提笔时,笔势少了几分匠气,多了几分圆融与理解。灵力的输送不再是均匀的涓流,而是随着符文结构的起伏,有着微妙的强弱变化。在勾勒那复杂枢纽时,他神识分化为三,如同操控微型阵法,精准地引导着三股灵力丝线,以一种玄妙的轨迹交织、缠绕,并引动一丝温和却纯粹的庚金之气,缓缓汇入其中。
笔尖灵光稳定流淌,再无滞涩。当最后一笔完美收尾,整个符文骤然亮起一层璀璨却不刺目的金色光晕,随即灵光内敛,符纸之上,一道复杂而玄奥的淡金色符箓已然成型,散发出沉稳坚固的气息。
一阶中品,金刚符,成!
杨凡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满足的笑容。虽然成功率依旧低得可怜,但这零的突破,意义重大。这证明他的思路是对的,符阵相佐,确能精进符道。
他没有停歇,趁热打铁,又开始尝试炼制流沙符。有了金刚符的成功经验,对流沙符中蕴含的“陷”、“凝”、“蚀”等土行真意的理解更快了几分。在失败了七八次后,终于也成功绘制出了一张流沙符。
接下来的日子,他便沉浸在枯燥却充实的制符修炼之中。每日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绘制金刚符与流沙符,成功率从最初的百分之一、二,缓慢提升到了接近一成。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意味着他正式迈入了一阶中品符师的门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