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来的眩晕感尚未完全消退,杨凡强忍着不适,第一时间将神识扩散开来,同时右手已按在腰间的储物袋上(这是他离开青云坊市前,用最后几块灵石购买的最低阶储物袋,仅能容纳数尺见方的物品),左手则扣住了玄龟盾的激发法诀。
入目之处,是一座比青云坊市规模小上许多的坊市。街道狭窄,两侧的建筑大多低矮陈旧,覆盖着厚厚的、在灵气滋养下呈现翠绿色的苔藓,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水汽和淡淡的草木腐朽气息。这里便是位于天南山脉另一侧、靠近沼泽地带的“青苔坊市”。
行人稀疏,修为普遍不高,多是练气初、中期修士,神情带着几分此地特有的麻木与警惕。远处隐约可见一道笼罩整个坊市的淡绿色光幕,那是防护阵法。
确认暂时没有危险,杨凡稍稍松了口气,但警惕并未放松。他迅速打量自身,确认易容术没有破绽——此刻的他,看起来是个面色蜡黄、眼角带着细纹、修为在练气三层徘徊的落魄中年散修。
他不敢在传送阵附近久留,低着头,混入稀疏的人流,沿着湿滑的青石板路,向着坊市内部走去。他需要尽快了解这里的基本情况,并找到一个临时的落脚点。
青苔坊市的布局比青云坊市简单许多,只有一条主街和几条分支小巷。店铺也少得多,多是些售卖沼泽特产药材、低阶水系符箓、以及处理妖兽材料的铺子,显得有几分萧条。
杨凡注意到,这里的修士似乎更习惯于沉默,彼此间保持着更大的距离。他花了小半个时辰,在街上走了一圈,大致摸清了情况:坊市由一位筑基初期的散修“青苔老人”管辖,规矩相对松散,但严禁在坊市内斗法。主要的危险来自于坊市外的沼泽,那里盘踞着各种毒虫瘴气和诡异妖兽。
他找到一家位于小巷尽头、看起来颇为破旧的低阶客栈“听雨轩”,用一块下品灵石租用了一间最便宜的、只有一张木板床和一个蒲团的房间,租期十天。这几乎花掉了他随身灵石的十分之一。
关上吱呀作响的木门,房间内弥漫着霉味和潮气。杨凡没有在意,他先是仔细检查了房间,确认没有窥探禁制后,才在蒲团上坐下,布下了一个简单的预警禁制——这是他从那本《基础符箓详解》中学到的一点粗浅阵法知识。
直到此刻,他紧绷的神经才略微放松下来,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涌上心头。离开经营许久的青云坊市,抛弃熟悉的身份和环境,如同无根浮萍般漂泊至此,前途未卜,这种茫然与不安,远比与人斗法更耗心神。
他清点了一下自己的“应急行囊”。灵石还剩九块。符箓方面:轻身符十张,强化火弹符五张,土甲符三张。丹药:回气散两份,金疮药一份。还有贴身收藏的玄龟盾和那枚记录着《低阶符箓制法精要》的黑铁片。
资源极度匮乏。当务之急,是获取灵石,维持生存和修炼。
他首先排除了出售赤焰晶的可能。在这陌生的、规模更小的坊市,拿出这种相对罕见的矿石,风险太大。同样,大量出售品质明显高于市面的强化火弹符,也容易引人注目。
“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了。”杨凡叹了口气。好在,制符的本事是跟着他走的。
他休息了两个时辰,待精神和灵力恢复后,便再次出门。他需要购买最基础的制符材料。
青苔坊市的物价与青云坊市相差不大,但由于环境潮湿,对符纸和灵墨的防潮性能要求更高,价格也略贵一些。杨凡用三块灵石,购买了五十张最普通的“防水符纸”和一份基础灵墨。他没有购买更好的符笔,依旧使用那支磨损不小的铁木符笔。
回到客栈房间,他开始了在青苔坊市的第一次制符。
或许是因为环境陌生,心神不宁,或许是受潮湿气候影响,第一次绘制清洁符竟然失败了。杨凡皱了皱眉,没有气馁,他调整呼吸,运转《厚土诀》,沉心静气,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佳。
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
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材料和环境。得益于练气四层的修为和《厚土诀》对灵力的精妙掌控,绘制清洁符和轻身符对他而言已几乎没有难度。一个下午过去,他消耗了二十张符纸,成功制作出十八张清洁符和两张轻身符,成功率高达九成!
这便是在巨大压力下磨练出的扎实功底。
第二天,他再次易容后,来到坊市主街,找了一个人流相对较多的角落,铺开一块粗布,将十张清洁符和两张轻身符摆了出来。他没有吆喝,只是静静地坐着。
青苔坊市的散修似乎更务实,很快便有修士上前问价。清洁符杨凡定价半块灵石,轻身符两块灵石。价格公道,加之他制作的符箓品质稳定,符文流畅,半天功夫便售罄。收入七块灵石。
扣除成本,净赚约四块灵石。虽然微薄,却让杨凡看到了在这陌生之地站稳脚跟的希望。他如法炮制,接下来几天,白天谨慎出售符箓,晚上则努力制符和修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