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慢慢地收起钓竿,然后转身对王长说:“我们继续赶路吧。”王长点了点头,两人便一同踏上了前方的道路。
这一路他们走得并不轻松,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终于抵达了守静真人所说的鹄鸣山。
站在山脚,张道陵抬头望去,只见这座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茂密繁盛,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两条清澈的山涧宛如玉带一般环绕着山峰,远远望去,整座山就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立鹤,云雾缭绕其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张道陵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山中传来的声音。忽然,一阵清脆的鹤鸣声传入他的耳中,那声音清亮悠远,仿佛来自九霄云外,令人心旷神怡。
他睁开眼睛,继续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山间松柏成林,一片翠绿,那浓郁的绿色仿佛要滴下来一般。山涧中的溪流潺潺流淌,发出泠泠的声响,与鹤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交响乐。
张道陵心中暗自感叹,这座鹄鸣山果然名不虚传。他用《地脉玄枢》所记载的方法,仔细地查看起来。他发现这座鹄鸣山不仅山高秀爽,而且其形状完全符合鹤的特征。
红岩大山犹如鹤尾展开的屏风,而下方的冠子山则因阴岩碍日、林气障天,恰似鹤之尾部。再稍微往下一些,有一座名为大坪山的山峰,山顶平坦如砥,宛如鹤之背部。如此一来,整座山便宛如一只栩栩如生的仙鹤。
而在这座山中,竟然隐藏着二十四个洞穴,它们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每当一个节气到来时,其中一个洞穴的气息就会开启,而其他洞穴则依然紧闭。
此外,山中还有七十二个穴位,与七十二候相呼应。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些岩洞之中,竟然还有石鹤存在。传说中,只要石鹤鸣叫,就会有仙人出现。
大坪山的最高处,地势开阔,面积广阔。山麓处有一片狭长的小平坝,宛如鹤的颈部。平坝前方,有一座石峰突兀而起,恰似鹤的头部。
而在两侧,悬崖绝壁高耸入云,东西两条山涧从岩下流过,其形状宛如一座城池,因此被称为“天城”。从这里沿着台阶而下,便是鹤的嘴巴所在之处。
在东西两条山涧的交汇处,有一块一丈多高的赤红色石头,它从江心卷起,仿佛是鹤口中含着的红色书卷,故而被称为“鹤含丹书”。
天柱峰的左侧是妙高峰,右侧是留仙峰,这左右两座山峰,恰似鹤的双肩。从这两座山峰向左右延伸开去,绵延十余里,山势嶙峋,筋骨分明,犹如鹤的双翼一般。
每当雨过天晴,云雾散去,远远望去,这座山就如同一只白鹤,舒展着脖颈,俯瞰着山涧中的清泉,两翼张开,仿佛要坠落到地面,而它的尾巴则高高矗立,直插云霄。
山间的青葱之气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连眉宇都为之开阔。
张道陵和王长踏进鹄鸣山,来到大坪山老鹳顶西侧叫冷家岩的半山腰上,发现一个山洞,洞口写着“天谷洞”三个大字。
从洞口至狭口的主洞全长约百丈米,洞区高矮宽窄不等,高处有数丈至十数丈,宽处有几尺至几丈,矮窄处人需匍匐前行。主洞两旁有三清、三官、平仙、峻仙几个小洞,均与主洞相通。
三清洞内有一石屏,高约两丈,宽约3尺,表面聚有微型乳花,黄白间色,以石击之,发出不同声响,人们呼为八音屏。从狭口进去,内有一暗河,可闻涛涛流水之声,河上搭有一棕干桥。
主洞中有狭长的暗谷,长约十丈,左右岩壁和顶端有石浆凝成的石花,有一倒挂石钟,高约十五丈,底宽三丈,钟旁有石浆凝成的神像数尊,石浆凝成的石塔、石兽等。
而就石钟下,有一个一丈见方的水池,正汩汩地冒着,四周仙气氤氲,泉水晶莹剔透,隐隐散发着神秘的力量。
张道陵被这神秘的景象所吸引,他缓缓走近水池,蹲下身来,伸手轻轻触碰那清澈的泉水。
指尖刚一接触水面,一股奇异的暖流顺着手臂传遍全身,他只觉头脑瞬间清明,灵力也似有涌动。
王长在一旁也满脸惊讶,说道:“师父,这泉水定有非凡之处。”
张道陵点头,站起身来环顾四周。
突然,石钟上的神像眼中闪过一道微光,紧接着,神像竟缓缓动了起来。
张道陵和王长立刻警惕起来,摆开架势。
只见神像开口说道:“有缘人,此泉乃天地灵液汇聚而成,饮之可提升灵力,突破桎梏。但需心怀善念,方能获益。”
张道陵和王长对视一眼,心中皆有了决断。他们各自舀起一捧泉水喝下,刹那间,只觉体内灵力如江河奔腾,不断冲击着瓶颈。
待灵力平复,他们竟都隐隐有了突破的迹象。张道陵望向神像,拱手道:“多谢指引,我等定不负善念。”
就在这时,山洞中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沙石飞扬。
待风沙稍停,洞口竟出现了一个黑袍妖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