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定睛一看,心中不禁一惊,来人竟然是他的师父——正一真人!
他连忙起身,快步走到洞府门口,躬身行礼道:“徒弟张道陵见过师尊!”
正一真人站在洞府门口,微笑着看着张道陵,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他缓缓说道:“不错,道陵,你能成功度过天劫,收服九鼎,实属不易。贫道果然没有看错你。”
张道陵闻言,心中一阵感动,他再次躬身行礼,说道:“多谢师父教导之恩,若无师父的悉心指点,徒弟恐难以有今日之成就。”
正一真人摆了摆手,示意张道陵不必多礼,然后继续说道:“不过,道陵,这《黄帝九鼎丹经》虽已初窥门径,但前路依旧艰险。你切不可掉以轻心。”
张道陵恭敬地应道:“是,师父,徒弟明白。”
正一真人微微点头,接着说道:“如今世间妖邪肆虐,民不聊生。你已达还虚境巅峰,是时候修炼《九鼎丹法》了。此丹法不仅能提升你的修为,更能助你降妖除魔,积累功德。”
张道陵闻言,心中一动,他深知这《九鼎丹法》的厉害,若能修成,必定能在修行之路上更进一步。于是,他连忙说道:“师父放心,徒弟定当全力以赴,修炼此丹法。”
正一真人面带微笑,满意地看着张道陵,缓缓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处理。九幽裂隙的封印已经开始松动,里面的妖邪恐怕会趁机逃出,给世间带来巨大的灾难。”
他的声音严肃而庄重,透露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张道陵静静地听着,心中明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徒儿定当全力以赴,运用所学之法,降妖除魔,守护世间安宁。”
正一真人对张道陵的回答表示满意,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如此甚好。降妖除魔不仅是为了保护世人,也是你修行路上的一次重要历练。只有经历过这样的考验,你才能在修行之路上更上一层楼。”
张道陵恭敬地应道:“谨遵师父教诲!徒儿定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
正一真人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嗯,很好。不过,这并非易事,你需小心谨慎,不可轻敌。”
张道陵再次点头,表示明白。正一真人见他态度坚决,便放心地说道:“好吧,贫道还有其他要事需要处理。你好好修炼吧!”
说罢,正一真人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最后化作一道光影,缓缓消失在张道陵的眼前。
张道陵望着正一真人消失的身影,沉思了一会儿,便收起九鼎离开了山脚,回到九玄洞天。
“炼丹之道,首在九鼎。九鼎者,天地之炉,阴阳之枢也。”张道陵手捧《黄帝九鼎丹经》,逐字逐句地研读着,眉头微皱,似是在思考着什么。
这天,张道陵踏入云绵山深处的大裂谷,站在裂谷边缘,他极目远眺,望着深深的峡谷,陷入了沉思。
九鼎,他自然是知晓的,传说中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并铸造了九鼎以象征九州。这九鼎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沟通天地、调和阴阳的重要法器。
然而,“天地之炉,阴阳之枢是啥呢?……”张道陵轻声念叨着这句话,心中的疑惑愈发深重。
正当他苦思冥想之际,怀中的六壬式罗盘突然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张道陵心头一紧,连忙将其取出查看。只见那原本完好无损的铜盘,竟在瞬间崩裂成了三块,碎片在空中悬浮着,仿佛有某种力量在牵引着它们。
张道陵定睛一看,发现这些碎片竟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岩壁上的三处地方。那三处地方都被厚厚的青苔所覆盖,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其中的异样。
张道陵心中一动,他快步走到岩壁前,用手中的长剑轻轻削去了那三处青苔。随着青苔的剥落,青铜浇铸的饕餮纹逐渐显现出来。
“这……这竟然是周天子祭祀用的九鼎纹样!”张道陵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的神色。
他想起了《山海经》中的记载,书中曾提到过在云锦山中有一座神秘的丹炉,其形状与九鼎相似。难道说,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云锦丹炉所在之地?
张道陵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划破自己的掌心,将鲜血滴落在鼎纹之上。鲜血顺着纹路蜿蜒流淌,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竟在岩壁上勾勒出了半幅星图。
就在这时,地底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仿佛是无数齿轮在转动。紧接着,九道山溪像是受到了某种召唤一般,突然逆流而上,如九条银龙般奔腾咆哮着。
水流的冲击力异常巨大,眨眼间便将裂谷冲刷成了一个浑圆的丹炉形状。张道陵站在丹炉中央,看着四周汹涌的水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残卷现世 就在此时,天空中发生了一件罕见的天文现象——日食。太阳逐渐被阴影所吞噬,最后一缕阳光也消失在天际。
张道陵站在山巅,脚下的岩石突然变得透明起来,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穿透。在岩石的深处,一个封存在山体中的陨铁匣显露出来。这个匣子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二十八星宿孔洞,看起来异常古老而神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