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星辉如同九条银色的光带,在空中交织缠绕,最终在鼎群的中央形成了一部古老的经文——《黄帝九鼎丹经》中的“九转归真诀”!
张道陵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和疑惑,他急忙从怀中掏出那本曾经在嵩山石洞中偶然获得的《黄帝九鼎丹经》。
这本书一直以来都被他视为珍宝,虽然之前由于修为不足,无法解读其中的文字,但他始终坚信这本书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如今,他的修为已然达到了还虚境,这让他对这本神秘的丹经充满了期待。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目光落在那些古老而模糊的文字上。
随着他的修为提升,他的视力也变得异常敏锐,那些原本难以辨认的字迹此刻竟然变得清晰可见。张道陵全神贯注地阅读着每一个字,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而,当他读完几页之后,心中的诧异愈发强烈。他发现手中的《黄帝九鼎丹经》竟然只是一部残卷!这意味着其中可能还有许多关键的内容缺失,而这些缺失的部分也许正是解开丹经奥秘的关键所在。
张道陵收起经书,顺手用拂尘扫过离位的丹鼎,没想到,鼎身应声浮现出赤色铭文:地火明夷,天雷无妄。
见此,他恍然大悟,这九鼎不单是炼丹器具,更是件能推演周易六十四卦的浑天仪。
当子夜北斗斗柄指向鼎阵中央时,那些沉寂千年的青铜兽首突然齐声长吟,鼎内残存的丹渣腾起九色烟霞,在空中勾勒出上古修士炼制太虚紫金丹的完整场景。
这时,岩壁上的水滴落进洞内水银河中,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在静谧的山洞中回荡,仿佛是大自然的闹钟,将入定的张道陵从冥想中唤醒。
他缓缓睁开双眼,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他身上的道袍已经被星辰之力割出了数十道裂口,仿佛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然而,他的掌心却紧紧攥着一本古籍,正是他方才顿悟的《黄帝九鼎丹经》。
张道陵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
他走到洞口,向外望去,只见洞外的天空已经渐渐泛起鱼肚白,早莺的啼鸣声在山林间回荡,仿佛在宣告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张道陵凝视着那逐渐隐去的星图,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悟。
他喃喃自语道:“原来丹鼎大道,尽在这周天星斗流转之间……”
他转身回到洞内,目光落在那九鼎之上。这九鼎与《黄帝九鼎丹经》下册中的描述竟然惊人的相似,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顿悟而存在。
张道陵决定就在这个幽静的山洞中参悟《黄帝九鼎丹经》,重续丹道传承。提升自己的修为,突破目前的修炼桎梏。
张道陵选好时日,开始参悟《黄帝九鼎丹经》。
在这一天,张道陵如同往常一样,稳稳地盘坐在中央丹鼎的蟠螭纹基座之上。
他双目微闭,心境平静如水,仿佛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
就在这时,洞顶的星图突然闪耀出一道青光,宛如一道神秘的光束,直直地投射在他手中的《黄帝九鼎丹经》上。
这道青光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将经卷照亮,使得其中的文字清晰可见。
当经卷被缓缓展开时,一个令人惊叹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那些以朱砂混合麒麟血书写的篆字,仿佛拥有了生命一般,突然悬浮起来,在空中翩翩起舞。
它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星象图案——三垣二十八宿。
张道陵的瞳孔微微收缩,他被眼前的奇景深深地震撼了。
他凝视着这神秘的星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因为他知道,这星象所代表的正是他一直苦苦探寻的丹经第九篇“周天炼形章”。
在尘世中参悟这本丹经时,张道陵始终对这第九篇感到模糊不清,仿佛有一层迷雾笼罩着它,让他无法洞悉其中的奥秘。然而,此时此刻,随着星图的流转,那原本隐藏的真容终于展现在他的眼前。
“坎宫玄武,当以子时寒露为引……”他轻声呢喃着,指尖缓缓抚过离位丹鼎内壁那道灼痕。
就在他的手指触碰到丹鼎的瞬间,鼎身突然微微一颤,仿佛被唤醒了一般,紧接着,一道赤色光纹如蛇行般在鼎身上浮现出来。
这道赤色光纹与他所熟知的经文中“离鼎丙午,需借荧惑守心之机”的记载竟然完全吻合!
他的心中涌起一阵狂喜,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然而,还未等他从惊喜中回过神来,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当北斗第七星摇光偏移三寸时,整个山洞都似乎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撼动。
紧接着,西北乾鼎发出了一阵低沉的龙吟般的震颤声,震耳欲聋。
鼎耳上镶嵌的陨铁星辰石像是被激活了一般,折射出七道绚丽的虹光,如同一道彩虹横跨在鼎身之上。
而这七道虹光所指向的方位,恰好与《黄帝九鼎丹经》下册图示中“天罡炼形”的方位完全一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