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是一名面容扭曲的男子,正是幽冥教的一位堂主。那堂主冷笑一声:“张道陵,没想到你躲在这里。今天你插翅难逃!”
张道陵面色冷峻,持剑而立:“就凭你们?我倒要看看你们有多大本事。想动我,你们还不够格!”说罢,他率先出击。
他运转体内刚因研读《黄庭经》而有所提升的真气,施展出凌厉的剑法。剑如游龙,直取为首男子。
男子侧身躲过,双手一挥,一群教徒蜂拥而上。张道陵身形灵动,在人群中穿梭,剑影闪烁,不断有教徒倒下。
参娃也没闲着,它口中念念有词,施展出法术,一道道光芒射向教徒,让他们的行动变得迟缓。然而,幽冥教徒越来越多,张道陵和参娃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就在这时,张道陵突然想起《黄庭经》中的玄妙之处,他运转真气,将经文之力融入剑招之中。
顿时,剑上光芒大盛,威力倍增,他如猛虎般冲入敌群,所过之处,教徒纷纷倒地。
幽冥教徒见势不妙,为首男子一声令下,众人仓皇逃窜。
张道陵深知,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幽冥教不会善罢甘休,他还需继续提升实力,为最终的决战做好准备。
张道陵在云隐观中潜心修炼,时光荏苒,不觉已过了七个寒暑。
这一年的惊蛰时节,张道陵正在修补《伏羲六十四卦图》,突然间,他注意到龟甲上的裂纹似乎与观中地砖的纹路有着某种微妙的契合。
张道陵心中一动,决定顺着这一发现继续探究下去。他仔细观察着龟甲上的裂纹,然后按照卦象的指示,小心翼翼地移动着香炉的位置。
就在香炉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瞬间,整个道观突然发出了一阵低沉的龙吟声。
这声音如同来自远古的呼唤,震撼着张道陵的心灵。他惊愕地环顾四周,只见墙壁上的砖石开始剥落,露出了下面玉质的肌理。原来,这座云隐观竟然是由一整块万年玄玉雕成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砖石的剥落,张道陵发现历代修行者的气息早已在这玄玉之中凝结成了一个先天八卦阵。
这个阵法与《伏羲六十四卦图》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张道陵心中有了主意,他决定利用《地脉玄枢》中的方法,调和地脉之力。
他按照残卷上的指引,在丹房周围布置了八卦阵,引雷泽之力入阵,与极寒之力相互制衡。
随着阵法运转,丹房内的寒意渐渐消散,三昧真火恢复了稳定,药鼎中的玄参首乌汤也不再泛起诡异波纹。
张道陵长舒一口气,继续专注于九转金丹的炼制。他相信,有了《地脉玄枢》的助力,自己的修行和炼丹之路将更加顺畅,剿灭幽冥教也多了几分胜算。
不知不觉,张道陵在云隐观已经有了九年时间,就在谷雨那天参娃不明原因消失了。
那一天,张道陵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篓从深山采药归来。
当他走进道观时,却惊讶地发现供桌上多了一顶用千年参须编织而成的道冠,而参娃却不知去向。
张道陵好奇地拿起道冠,轻轻戴在头上。
就在那一瞬间,他眼前的景象突然发生了变化。
道观前的铁索桥竟然幻化成了一条青龙,腾空而起,直入云霄。而七十二座山峰上,也同时升起了七十二盏明灯,宛如星辰般璀璨。
张道陵惊愕地望着这奇异的一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突然意识到,这顶道冠并非普通之物,它或许隐藏着某种玄机。
就在这时,他瞥见了当年自己挂在墙上的那个酒葫芦,这只是一支普普通通的酒葫芦,是当时祭祀完三清塑像时,随意挂在这里的,此时正静静地悬挂在天枢位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张道陵心头一震,终于明白了所谓的“云隐”,其实是一个守护紫微星局的阵眼。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张道陵决定闭关百日,潜心修炼。在这百日里,他日夜参悟,不断探索着道冠和酒葫芦所蕴含的奥秘。
然而,就在张道陵闭关的最后几天,丹房里突然飘出了一股异香。这股香气弥漫在整个道观,引来了巴山群妖的觊觎。
白猿第一个来到道观前,它献上了一株珍贵的紫灵芝,似乎是在表示敬意。接着,花蟒也出现了,它褪下了颔下的逆鳞,放在张道陵的门前。就连最桀骜不驯的吊睛虎,也在道观前伏地七日七夜,一动不动。
当张道陵破关而出时,他手中的七星剑已经生出了雷纹,剑穗上还串着七颗妖王的内丹,在月光下流转如星斗,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子夜时分,万籁俱寂,云隐观内一片静谧。
然而,就在这宁静的时刻,丹房的地面突然泛起了一层幽蓝的荧光,仿佛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暗中涌动。
张道陵此时正在丹房中闭目修炼,他正按照《黄庭》的功法运转周天。
突然间,他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头顶的百会穴传来,就像被一根冰锥狠狠地刺穿了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