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守静真人将玉佩赠予自己的孩子时,他更是激动得如坐针毡,连忙躬身向守静真人施礼,口中说道:“多谢真人厚爱,贫道代这孩子向真人谢过了。待孩子长大成人,我必定会让他前来青城山拜访真人,接受真人的教诲。”
守静真人点点头,不置可否。
而此时此刻,众人皆未曾留意到,守静真人留在襁褓中的那块翡翠玉佩,其实并非普通饰物那么简单。
因为,这件看似平凡无奇的玉佩实则乃是一件极其珍贵罕有的法器——“苍龙七宿钥”!
此佩通体呈现出一种浓郁欲滴的翠绿色泽,晶莹剔透如水晶一般纯净无瑕,仿佛其中蕴含着天地间无尽的灵气精华。
更为奇特的是,当这“苍龙七宿钥”与张道陵足底天生所带的那朵莲花纹相互映衬之时,竟会产生一种微妙至极且难以言喻的神秘呼应之感,仿若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
此外,这块玉佩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更深层次的巨大秘密:这种内在的紧密联系,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展现出道教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更是犹如一颗深埋地下的种子,蕴含着一股即将破土而出的强大力量。
只要当这股力量与位于巴蜀之地、一直流传于人们口中那个神秘莫测的三光洞相互交融结合之时,就仿佛是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极有可能会引发青龙星君的震撼显化。
要知道,青龙星君可是道教中备受尊崇的守护神之一,地位崇高且神圣不可侵犯。
就在众人沉浸在守静真人布下九宫大阵的震撼中时,突然,襁褓中的婴儿张道陵发出了一阵清脆的笑声。这笑声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原本凝重的气氛缓和了不少。铜柏真人看着孩子,眼中满是慈爱与期许。
然而,那阵阴风吹过之后,空气中隐隐有一股邪恶的气息弥漫开来。守静真人眉头再次紧锁,他察觉到有一股神秘的妖魔力量正在暗处窥探。他低声对铜柏真人说道:“虽有九宫大阵护着,但日后还需多加小心,这股妖魔之力怕是不会轻易罢休。”
铜柏真人重重地点头,说道:“真人放心,我定会护这孩子周全,让他早日成长起来,承担起拯救苍生的使命。”
此时,夜空中的星辰闪烁不定,仿佛预示着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只见那守静真人神色庄重地将所有事情都一一交代完毕之后,缓缓抬起双手,对着铜柏真人轻轻一抱拳,做了一个标准的揖手礼。
然后他微微转身,脚下升起一团洁白如雪的祥云,整个人宛如仙人一般轻盈地踏上了云端。
随着一阵微风拂过,他所驾乘的仙鹤发出一声清脆而悠长的鸣叫,挥动着巨大的翅膀,载着守静真人渐渐远去,消失在了天边的尽头。
只留下那铜柏真人静静地站在原地,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铜柏真人望着守静真人远去,良久才收回目光。回到厢房,他看着熟睡的孩子,轻轻叹了口气,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道陵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逐渐成长。他自幼聪慧异常,对道法有着极高的悟性。小小年纪就能背诵诸多道家经典,且常常能提出独特见解,
年仅七岁时,他却已经能够熟读《道德经》这一传世经典。
并且对书中的字句理解之深刻,领悟之透彻,令人惊叹不已,真可谓是神童降世!
在那些个万籁俱寂、月色如水的深沉夜晚,整个张府都被静谧所笼罩的时候。
总会有一阵阵清脆悦耳但略显稚嫩的童声从书房中传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是年仅七岁的张道陵独自一人留在书房内,正全神贯注地沉浸于《道德经》的奇妙世界当中。
这部流传千古的奇书,其中蕴含的深奥哲理以及玄之又玄的文字表述,即便是饱经世事沧桑的成年人阅读起来也颇感吃力,充满挑战。
然而,年幼的张道陵却对此痴迷至极,难以自拔。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研读此书,不知疲倦,不舍昼夜。
仿佛那些刻写在竹简之上的每一个字,都隐藏着宇宙天地之间最为深邃神秘的奥义。
那些看似普通的文字,在张道陵的眼中,却如同被魔法赋予了生命。
它们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幻化成了天地运行的轨迹,宇宙的奥秘在他的眼前一一展现。
他看到了日月星辰的升起和落下,看到了四季的更迭,看到了生命的诞生和消亡。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交织,形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宇宙图景。
这种超越年龄的悟性,让张道陵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突出。他不仅理解了《道德经》的文字,更领悟了其背后的哲理,这种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经过不知多少个的万籁俱寂的夜晚,张道陵总是独自一人静坐在微弱的烛光之下,手中紧握着那本泛黄的《道德经》。每一页、每一行、每一字,仿佛都蕴含着无尽的奥秘等待他去探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