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罗米修斯”精炼厂爆炸的废墟仍在冰冷地沉默,诉说着过度追求效率的代价与系统性风险的残酷。但广寒宫基地没有时间沉湎于伤痛。能源配给的警报如同持续的低频蜂鸣,提醒着每一个人基础的脆弱。陈锋站在指挥中心巨大的全息投影台前,身后是依旧弥漫着压抑气氛的控制大厅,但他的目光却穿透了眼前的困境,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天梯一号”千吨级运载能力的突破,为他提供了将愿景转化为现实的最后一块,也是最关键的一块拼图。他不能再容忍关键产业零散分布、彼此隔离、依赖地球输血的状态。他需要整合,需要升级,需要将月球的工业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能够自我循环和持续扩张的层级。
他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宏大而精细的构想——“广寒宫月球工业园”总体规划。这不仅仅是一片新的厂房区,而是一个高度集成化、智能化、资源循环化的工业生态系统。
全息图上,一个庞大的、模块化的复合结构在广寒宫基地东南侧的一片相对平坦、地质稳定的区域缓缓旋转成型。它被命名为“昆仑”,寓意着支撑天地的脊梁。
“先生们,‘零号循环’是我们必须首先实现的目标。”陈锋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他指向蓝图的核心,“我们要让工业园消耗的每一份资源,都尽可能来自于月球本身;产生的每一份废料,都尽可能被回收利用。”
蓝图的核心是能源。基于萨米尔的超导储能环技术,一个更大规模的“能源枢纽”将成为工业园的心脏,它不仅平滑来自太阳能和备用聚变堆的电力,更将整合未来重建的氦-3精炼能源,实现高效分配和调度。
围绕能源枢纽,数个核心模块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1. 月壤资源精炼与材料合成中心:这是工业园的“食材处理厂”。它将直接处理由月球车运来的原始月壤,利用高温烧结、电磁分选、化学萃取等技术,大规模生产萨米尔的“月壤烧结砖”、高性能陶瓷、金属原料、甚至玻璃和光纤原料。其设计产能将达到覆盖基地未来五年扩张需求的水平。
2. 先进制造与组装中心:这是工业园的“厨房”。这里将部署大型的3D打印平台(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精密加工中心、机器人组装线。目标是从“制造零件”升级到“制造系统”——小到纳米传感器,大到未来飞船的舱段,都将在这里诞生。它将极度依赖“方舟之心”的算力进行模拟和优化。
3. 闭环生命支持与应急物资生产模块:这是工业园的“自循环肺和肾”。它不仅为园区内工作人员提供环境控制,更将实验性地大规模生产水、氧气、甚至合成食物,减少对基地主生命系统的压力。同时,它也将具备生产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能力。
4. 资源回收与废物处理中心:这是实现“零号循环”的关键。工业园产生的所有废料——金属碎屑、化学废液、甚至有机废物——都将在这里被分类、分解、重组,尽可能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萨米尔团队正在攻关的“纳米回收”技术将被优先应用于此。
所有这些模块通过封闭的管道、传送带和交通网络连接,并由一个统一的智能管理系统(“伏羲”)控制,优化物流和能源流动。
蓝图的规模令人惊叹,但其面临的挑战也同样巨大。
“资金、资源、工时……”后勤部门的负责人面露难色,“陈总,即便有天梯千吨运力,要运来建设‘昆仑’所需的设备本身,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会挤占几乎所有非紧急物资的运力长达数月甚至一年!”
“那就挤占!”陈锋斩钉截铁,“短期的阵痛是为了长久的生存。告诉地球方面,这是优先级最高的项目,没有之一。”
雷将军则更关心安全问题:“如此集中的工业产能,将成为极端组织和外部威胁最优先的攻击目标。防御压力会成倍增加。我需要更多的预算和权限来加固‘昆仑’的防护,并将其纳入‘蜂巢’最高级别监控区。”
“批准。安全预算上不封顶。”陈锋立刻回应,“‘昆仑’必须是堡垒,而不是靶子。”
萨米尔看着蓝图中那些需要他团队攻关的技术节点——更大规模的烧结工艺、纳米回收器的稳定性、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眼中燃烧着技术的狂热,但也带着沉重的压力。“材料和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时间。我们需要‘方舟之心’更多的算力来模拟和测试。”
“艾莉丝博士会协调资源。”陈锋看向一直沉默的艾莉丝。
艾莉丝微微点头,目光却似乎穿透了全息图,落在了未知的某处。“‘伏羲’系统的智能核心需要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不能重蹈‘默斯’的覆辙。”她的话让会议室的气氛微微一凝。
林海则提出了一个更深远的问题:“工业园的能耗和运行,会不会产生新的、我们未曾预料到的综合环境影响?比如更复杂的地质应力、热量排放、甚至独特的电磁 signature (特征)?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环境评估模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