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梯货运舱那场诡异到令人窒息的坠落,其背后蕴含的恐怖真相——那个隐藏在深空中的存在可能拥有直接扭曲局部物理规则的能力——像一场无形的核爆,冲击波席卷了广寒宫基地的每一个决策层。恐惧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冰冷的、实质性的压力,压在每个人的胸口,几乎令人无法呼吸。对手不再需要派遣舰队或发射导弹,它只需轻轻拨动宇宙规则的琴弦,就足以让人类最精密的造物如同积木般散架。
总控中心内,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很长时间。雷天宇脸上惯常的冷硬已经被一种更深沉的、面对绝对力量差距时的凝重所取代。林海提供的推论虽然惊人却逻辑严密,将所有无法解释的碎片(引力波调制、意识残影共振、轨道异常)串联成了一条完整的、令人绝望的链条。
“我们…该怎么办?”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下意识地喃喃道,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对抗一种能修改物理规则的力量?这超出了人类战争史上任何一本教科书的内容。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陈锋身上。这位总工程师一直沉默地站在主屏幕前,盯着那条已然消失的货运舱轨迹残影,仿佛要从中看出某种破解之道。他的背影依旧挺直,但紧绷的肩膀线条透露着巨大的压力。
终于,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恐慌或绝望,只有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极致的冷静和……一种近乎疯狂的专注。
“它展示了它的力量,”陈锋开口,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每个字都像冰冷的钢钉砸入地面,“一种我们无法理解、无法直接对抗的力量。它能扭曲规则,让我们的科技建立在流沙之上。”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但是,它每一次‘拨动琴弦’,并非没有代价,也并非无迹可寻。”
他调出了林海和艾莉丝的数据:“林博士的模型表明,这种规则扰动具有特定的频率特征和范围局限性。艾莉丝博士的监测显示,萨米尔脑中的‘印记’会与之发生共振。这意味着,它的攻击不是无限的,不是随意的,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限制!”
“我们无法阻止它‘拨动琴弦’,”陈锋加重了语气,“但我们可以让我们自己的‘乐器’——广寒宫基地、天梯、所有关键系统——变得更加……难以被简单的拨动所摧毁。”
“你的意思是?”雷天宇皱起眉头。
“冗余。”陈锋吐出一个在工程学中古老却永不过时的词汇,“但不是简单的数量冗余。而是基于不同原理的、异构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冗余!”
他快步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广寒宫和天梯的结构图,开始勾勒他的疯狂构想:
1. 系统异构化: “关键系统,不再追求单一最优解。导航系统,除了现有的惯性/GPS/星光复合导航,增加一套基于地磁异常匹配和脉冲星计时的完全独立、原理迥异的备用系统!控制系统,电子伺服之外,保留并升级机械液压备份!能源系统,聚变堆是核心,但必须加速高能密度化学电池和改进型同位素热电发生器的部署,确保在任何‘规则扰动’影响特定能源转化方式时,有其他途径可供能!”
2. 结构超静定: “天梯缆绳的结构设计,引入更高的超静定度。即使局部规则扰动导致少数‘守护者’纳米单元失效或产生反向作用,整体结构依然能通过其他路径分担载荷,不至于瞬间崩溃!基地结构同样如此,承力路径多元化,就像编织一张蜘蛛网,断掉几根丝,整体依然能维持!”
3. 规则扰动监测与自适应: “将林博士的模型和艾莉丝博士的可视化系统,从研究工具变为实时预警系统!在基地和天梯关键节点布设高精度时空测量仪器,监测微小的引力常数、光速常数甚至精细结构常数波动!一旦检测到异常扰动迹象,系统不是尝试对抗——我们对抗不了——而是快速切换至受影响最小的备用子系统,或者进入安全模式(如天梯暂停运行,基地进入最低能耗状态),直到扰动过去!”
4. 人力决策冗余: “最高指挥权不再集中。设立分散的、具备独立生存和决策能力的指挥节点。即使中心被某种无法理解的方式‘瘫痪’,其他节点依然能维持基地基本运作,避免全局性崩溃。”
这个方案,与其说是强化,不如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系统哲学革命。它放弃了追求极致效率和统一性,转而拥抱某种程度的“混乱”和“浪费”,以无比的韧性来对抗那无法理解的、规则层面的攻击。它要求基地能够像某种有机生命体一样,在部分功能暂时失调时,依然能挣扎求生。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工程师们立刻看到了其中巨大的难度和代价:不同原理系统的整合、超静定结构带来的重量和复杂度飙升、实时常数监测的技术可行性、以及那难以估量的资源消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