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经过不知道第多少次迭代后,屏幕上模拟出的静电势场分布图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完美的均匀和低平状态。一个由无数个细微的、中空的六边形蜂窝状单元构成的纳米结构,在其表面上方形成了一个极其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反向电场区域。
“就是它!”萨米尔几乎吼了出来,指着屏幕,“‘蜂巢’结构!看看这场强分布!尘埃颗粒携带的电荷在这里会受到均匀而微弱的排斥力,无法稳定停留!”
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但萨米尔立刻压下了兴奋。“模型只是模型!艾娃,准备材料!就用我们之前合成的那个改性聚酰亚胺基底,掺杂高导电性的碳纳米管网络!立刻打印试片!”
纳米打印机开始工作,精密喷头以原子级的精度,开始沉积材料,构建那个理想的“蜂巢”纳米结构。
等待成品出炉的时间无比煎熬。萨米尔像一头困兽般在实验室里踱步,时不时凑到打印机前观察进度。
几个小时后,第一批试片终于制作完成。它们看起来毫不起眼,只是几片薄如蝉翼、略带金属光泽的柔性薄膜。
真正的考验来了。萨米尔亲自拿着试片,来到了实验室附属的小型月尘模拟舱。这是一个可以模拟月球真空、温差和辐射环境的密封舱室,内部充满了人工制备的、高度带电的模拟月尘。
“开始测试。”萨米尔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试片被机械臂送入舱内,暴露在弥漫的带电尘埃中。舱外的监控屏幕上,高倍摄像机紧紧锁定试片表面。
一秒,两秒……十秒……
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了。那些在普通材料表面会立刻吸附、形成顽固污层的月尘颗粒,在靠近这片纳米薄膜时,竟然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轻轻推开一般,大部分颗粒只是在表面短暂地弹跳、滑动,最终竟无法有效地附着上去!只有极少数颗粒因随机碰撞卡在了蜂巢结构的缝隙中,但覆盖率远低于任何传统材料。
“静电吸附率降低百分之九十八点七!”艾娃看着实时数据,声音因激动而尖细,“成功了!博士!我们成功了!”
萨米尔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巨大的身体仿佛一下子放松下来,靠在了控制台上。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但他的脸上绽放出一个巨大而疲惫的笑容。
但这还不够。
“耐久性测试!极端温差循环测试!辐射照射测试!机械磨损测试!全部给我上!”他挥着手,恢复了往常的大嗓门,“我要知道这层膜能不能在月球真正的严酷环境下撑住!”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对“蜂巢”纳米膜进行了地狱般的折磨。从零下两百多度的深冷到零上一百多度的炙烤,承受高强度紫外和宇宙射线轰击,用磨料反复刮擦……薄膜的性能虽然有所衰减,但核心的超疏尘特性依然坚挺!
当最后一份测试报告放在萨米尔桌上时,他知道,他们真的造出了对抗月尘的“盾牌”。
很快,第一批经过处理的设备部件被送出了气闸舱。覆盖着纳米膜的太阳能电池板在数次月昼月夜交替后,依旧光洁如新,发电效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望舒”望远镜的镜片被贴上这层无形的保护罩,成像质量显着恢复。生命支持系统的散热片也摆脱了灰色的“毛衣”,恢复了最佳工作状态。
消息传开,整个基地的工程师和维护人员都为之振奋。这意味着更少的舱外维护次数,更长的设备寿命,更高的整体运行效率,以及更低的宇航员健康风险。
陈锋特意从繁忙的调度中心打来通讯:“萨米尔,干得漂亮!你的‘纳米盾’为‘钢铁脊梁’又加固了一根重要的钢筋!我已经让后勤部门全面采购和应用这种材料!”
甚至连很少夸人的雷将军,也在一份安全简报里提到了这项技术,认为它显着降低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意外风险。
萨米尔站在实验室里,看着窗外。又一辆月球车驶过,车身上已经预先喷涂了蜂巢纳米膜,扬起的月尘如同遇到了无形的屏障,纷纷滑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顽固附着。
他拿起一片边角料的纳米膜,对着灯光仔细看着。那细微到肉眼无法分辨的蜂巢结构,却蕴含着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不仅是材料的胜利,更是思路的胜利。人类无法改变月球的环境,但却可以通过智慧和创造,让自己更好地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生存下去。
这只是开始。萨米尔已经想到,这种纳米结构或许还能应用于辐射防护、热管理、甚至……为艾莉丝那些娇贵的量子设备提供更洁净的微环境。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片薄膜收好,如同收藏一枚胜利的勋章。对抗深空的战争,从来不只是宏大的战舰和壮烈的牺牲,更是由这样无数个细微的、坚韧的、如同蜂巢般紧密合作的突破所铸就。
这层薄薄的膜,正是人类文明在这片灰色荒漠中,顽强竖起的又一面旗帜。
---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光年低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